《博伽梵歌》第七章的教导:动作瑜伽
主奎师那的本意和阿周对它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智者知道自己是喜乐,所以通过获得对象来摆脱快乐的欲望。他的快乐不取决于什么存在或不存在。周娜明白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放弃对幸福的渴望。他对主说:“主啊,我想要快乐。现在我看世界上的对象都不如我找的幸福。”如果你说欢乐是我自己的,我不应该脱离世俗,向内寻求欢乐吗?难道我不应该把世俗的世界留给对它感兴趣的人,去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心,寻找自己的快乐吗?"
阿周认为,退出世俗是通往欢乐的道路,但是,主奎师那告诉他,他必须采取行动:
?“要么死了上天堂,要么征服享受人间。所以,冈迪之子,站起来,下定决心,战斗吧!”
周娜犹豫了,战斗和退出战场哪个选择更好?于是他问道:
“既然你认为,黑暗!智慧比行动更重要,那你为什么要我从事可怕的行动?”
说着这些话,阿尔诸那似乎在说,“主啊,你似乎把我弄糊涂了。你高度赞扬知识。你把智者比作海洋,说他的心是充实的,因为他的快乐不依赖于任何东西。同时,你要求我拿起武器战斗。我曾经说过,我只想要最终的利益,你要求我采取行动。你为什么要我去战斗?如果你的意思是知识让一部分人受益,行动让另一部分人受益,你的教导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似乎要求我两者兼顾。怎样才能上战场,追求知识?如果知识胜于行动,为什么还要引导我参加这种战斗行动?
?“就好像你在用复杂的词语扰乱我的思维,请明确地告诉我,我可以获得最终利益的方式。”
周明白知与行是对立的,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追求两者,所以他请求主告诉他应该追求什么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
阿诸那请奎师那告诉他应该追求哪一个——知识还是行动。他认为行动只能带来束缚而不能带来自由。他可能有这样的理由:“我所做的任何行动都只是为了一个结果,因为我期待一个结果,所以我会被行动所约束。”是期望让我判断结果,判断自己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这种不可避免的成败感只会让我精神波动,一旦付诸行动,就永无宁日。
但是,如果我不采取行动,我就不会抱着对结果的期待,不会把自己判断为失败或成功,也不会有抑郁或高反应。我为什么要采取行动,引起一系列反应?我宁愿放弃一切行动,退隐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心。主啊,你已经教导我,我是阿难。为了理解这个教导,我们必须过禅定的生活,免除责任。
但是,你要求我采取行动,只会带来一系列的期待、结果、判断、反应和疑问,没有机会去沉思自己或上帝。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我参加这次行动。请明确告诉我,行动和放弃哪个更适合我?"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被社会、文化、宗教、父母、老师限制的私人世界里。因为这些影响,每个人都有非常明显的喜欢和不喜欢的倾向。有喜欢的东西就觉得开心,有不喜欢的东西就觉得不开心,对一些事和人无所谓,因为它的存在不会让我开心也不会让我不开心。
个人看不到世界上事物的本来面目,只能看到自己心中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人们可能喜欢茉莉花,但他们不喜欢玫瑰。虽然玫瑰是无辜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玫瑰和茉莉是不一样的,但并不是互有优劣。个体越敏感,这些好恶就变得越特殊。你可能会看到一朵红玫瑰在说:“我喜欢玫瑰,但我希望这朵是白色的。”敏感而有文化的人对任何事物都有偏好,甚至是不同色调的颜色。喜欢本身不是问题。如果一个人喜欢或者不喜欢一个影子,那么他就看不到它的本来面目。所以世界上的一切都明显受好恶的影响。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公共的客观世界里,而是生活在幻想和想象的私人世界里。
所有的个人追求都被这些好恶所控制。人们会认为,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摆脱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人会更幸福,更舒服。一个个体会因为很多小事而变得不舒服,从自己的白发开始。对幸福的渴望驱使人们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得到和拒绝,所以幸福是不确定的,因为它取决于追求的成功;而且个人好恶的因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让幸福变得更加不确定。今天喜欢的,明天可能会变成讨厌的,不喜欢的,可能会变成喜欢的,不在乎的,以后可能会变成喜欢的。
如果一个个体在世俗世界中感到被欺骗,那不是由于客观世界,而是由于自己的幻想。当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喜欢和不喜欢的私人世界里,即使上帝也不能让他或她快乐,直到那些喜欢和不喜欢得到解决。个人只有客观才能客观的看待世界,否则会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怎样才能化解好恶?我们通常被告知放弃喜欢和不喜欢,但我们不能,因为它们不能像衬衫或帽子一样被扔掉。我们不仅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倾向,还赋予它价值。是喜欢和不喜欢构成了我们的性格,我们无法像花园里的杂草一样除掉它们。
即使你执行由你的好恶决定的行动,如果你不回应结果,你的好恶就会被化解。行动的结果很少符合你的预期。如果它比你的期望更好,你认为你是成功的,你会为此感到高兴。如果结果低于你的预期,你称之为失败。但如果客观看待结果,喜不喜欢都不会产生任何成败感,好恶都会化解,不会引起任何不快。
对于像周娜这样的人来说,他们只想摆脱悲伤、无知和死亡。好恶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受好恶支配的头脑无法掌握知识。当老师说“sat-cit-ananda”的时候,一个好恶的人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初衷,因为当时他的头脑是专注的,所以他的头脑是相对自由的,他的头脑变成了一个不受好恶干扰的学习头脑。而个体只能通过教的恩典来理解教的本质,那些瞥见真我的学习瞬间是与人格隔绝的。后来离开了老师,离开了教学,这些惊鸿一瞥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如既往的被喜欢和不喜欢的个性,瞬间的体验仿佛是催眠的咒语。
在喜欢和不喜欢的倾向被解决之前,个人不能意识到个人是无限和快乐的教导。周娜害怕付诸行动,不是因为行动或结果,而是因为他对结果的反应。因为这种恐惧,他想放弃这次行动。周娜不明白,改变态度并付诸行动,才是化解好恶,获得相对自由的心灵去理解教学的方法。因此,阿祖纳认为主奎师那关于采取行动的建议与他对知识的赞美相矛盾。主回答说:
“哦,天真的人们,在创造这个世界之初,我就教导了两种追求:禅定者的知识追求和主动者的行动执行。”
人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求知的生活,另一种是求知相同的行动生活。行动涉及一种模式而不是另一种模式,但两者都通过知识寻求自由。
如果你冥想过,那么决定是明确的——你适合冥想的生活。但是没有人能要求一个人冥想,就像没有人能要求一个人欣赏一朵花的美丽或者爱另一个人一样。这些能力是不能定制的,必须去发现。仅仅放弃财产是无法过上禅定的生活的。你只会否认自己的一切,也许会变得懒惰。禅定的态度是自然的,但只有当好恶不再控制你的时候才能发现。只要好恶还控制着你,你就无法冥想。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在森林的群山附近,一条安静的小河从旁边流过,四周鸟语花香,世界很美好。你好像什么都不想要。你在世俗的世界里安居乐业,你觉得很幸福。这和回答简单问题“你好吗”的人是一样的。是同一个人吗?这些抱怨是怎么消失的?当你看到一座山时,你不想它与众不同。如果你希望它有一个白雪覆盖的顶部,你就不会这么高兴了。头脑接受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它不希望河水流得更快或更慢,不希望天空变蓝,不希望鸟儿唱得更动听,你也不想与众不同。如果你觉得你需要找人倾诉,美就会消失。那一刻,你所有的好恶都融化了,你安静而快乐,有利于冥想。
客观世界不会给你带来任何问题。问题是由被喜欢和不喜欢的心态造成的。如果你有一颗冥想的心,你意识到喜恶属于心,但你与心不同,从而化解喜恶,这就是主奎师那为什么要首先教导阿尔诸那关于自性的本质。现在,主提出了一种方法,培养对行为及其结果的特殊态度,以此来化解好恶。这个方法旨在帮助像周娜这样的人(因为被好恶所牵着鼻子走,他们没能发现自己冥想的头脑)。这种方法叫做因果瑜伽。
只有当个体的态度不正确时,行动才会束缚个体,成为永久的束缚。当阿诸那问主奎师那:“你为什么要我从事这种残忍的行为?”主明确表示,行动永远不能被放弃:
“没有人保持片刻不行动。
没有人住在身体里而不行动。"
主奎师那对阿尔诸那说:“你可以放弃王国,你可以去里什凯什,你可以尝试过冥想的生活,但你不能完全放弃行动。周娜,即使作为杜莎和僧侣,你也必须乞讨和咀嚼食物。你的手和腿,你的肝和心都是行动的工具;人只要活着,就不可能完全停止一切活动,认为可以放弃行动是幼稚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必须履行的角色,甚至连固定监狱的门闩也有一个角色——它的角色是固定物体。”
做一个放弃者意味着冥想,而不是停止所有的活动,什么都不做。仅仅停止所有的身体活动并不能保证冥想的品格。你必须解决影响你思想好恶的倾向。
如果你继续采取行动,但改变对行动结果的态度,你就可以化解这种好恶,变得沉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主奎师那向阿诸那建议:“冈迪之子,阿诸那,站起来!(乌蒂什塔·卡翁泰亚)"
在第二章中,主奎师那向阿祖那描述了采取行动时的态度(可以化解一个人的好恶),这种态度被称为行动瑜伽。
“任何时候,你只有选择行动的权利,没有选择结果的权利。不要(把自己)当成行动结果的原作者,也不要执着于不作为。”
主奎师那让阿尔诸那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行动本身是你的特权,结果是永远不会发生的”。这句话让很多学者误以为他们不期待结果,这不是主奎师那的意思,因为这意味着他教导阿朱那不期待阿朱那理解,没有人不期待一些结果就采取行动。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说法很明确:你在行动上有选择,但在结果上永远没有选择,结果在你实施行动时就已经注定了。你无法避免因果报应——行动的结果。个人不能跳出窗外期待结果,落地不会发生,也不能期待重力以每秒32英尺的速度拉动自己的身体!行动的结果是由法律控制的,而不是我们。
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由法律(不是任何人创造的)主导的世界。我们生而有法,收而有法。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受自然规律的约束,我们可以试图理解,但我们永远无法改变。
这些法律的创始人被称为神,在梵语中被称为Isvar。我按照他的规律得到了一个特殊的结果,不是我的选择。所以主说:“不要把自己当成行动结果的原作者。”结果是由法律产生的(不受我们控制)。
当我承担一件事时,我期待一个结果,因为我有我想满足的喜欢和不喜欢,即使我知道结果不在我的控制之内。对这个结果的期待是很自然的,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对结果的反应。这段话的意思是:付诸行动并期待结果,采取行动让你达到预期的目标,计划并执行你的工作。如果结果和你的预期完全相反,虽然你充满了期待和欲望,但是不要对结果做出反应,说自己是失败者。
如果你欣赏行为的本质及其结果,你就能防止对结果的这种反应。行动本身的结果就包含在行动中,人们无法期待行动中没有包含的东西。你不是主导行动结果的立法者,也不知道所有起作用和产生结果的规律,但你知道事物是按规律运行的,宇宙的运行是和谐的,任何行动总是按规律产生适当的结果。
当你每个月收到你儿子的钱时,你不会感谢银行家或邮递员。他们只是把你儿子的钱转到你的工具上,你儿子是你的恩人。同样,法律只是主的工具,是主给你的行动结果。即使你读了这些话,阅读也是按照他的规则进行的。当你明白这个事实,你就会有一个特别的态度:你接受每一个来自主的行动结果。
在寺庙或教堂礼拜后,个人对布施是什么态度?这种慈善被尊为礼物,所以和其他途径获得的同样的东西不一样,所以被不同态度的人接受。让我们想象一朵花,比如金盏花。通常当人们从花园里挑选金盏花时,他或她会闻到花的味道,享受它的香味。然而,如果这朵花是在祭坛上献给主的,那么对同一朵花的反应是不同的。印度人会把它戴在眼睛上,这是一种对待极其神圣物品的姿态。是什么促使了这种态度的转变?在祭坛上被崇拜的花现在是来自主的祝福,而不仅仅是芬芳的花。你以同样的崇敬对待从寺庙或教堂得到的任何圣物,无论是灰烬、水、糖晶还是一片面包。你如何对待这些不同的圣物?你把骨灰抹在额头上,吃糖,但对两个圣物的态度是一样的。你不在乎谁给了你圣物,也不在乎你收到了多少圣物。对你来说,这是礼物,是主的祝福,这就够了。你对礼物的态度是菩萨级别的,你带着尊重和优雅接受任何礼物。
成功和失败只是相对的。假设在合作投资企业中,你期望50%的利润,你的合伙人只期望15%的利润。如果利润达到20%,你会很失望,你的伴侣会很开心。因为期待不同,同样的结果也不同,一朵单纯的花因为改变了态度而获得了礼物的地位。同样的,如果你接受你行为的结果作为礼物,尽管实际结果保持不变,你对结果的看法也会改变。有鉴于此,主告诉周娜:“不要倾向于不采取行动”(mate sango-stvakarmarni)。上帝提醒周娜不要逃避战斗,而是要采取行动,当结果到来时,把它当作礼物。
你的表现和行为都是由欲望引起的,你接受了结果是主的恩赐,是按他的律法塑造的这一事实。所以,结果是主的恩赐。当你有这样的态度时,你会毫不犹豫地虚心接受任何结果。这是行动瑜伽,培养一个朝向行动结果的菩提菩萨。用有限的头脑,你只能估计结果会是什么,但是你接受结果对于行动来说永远是真实的,你不会被欺骗。无论结果是否符合你的期望,你都不回应,因为这些结果是主的恩赐。
礼物意味着没有悲伤。一旦情况被接受为一份礼物,你的头脑就会愉快地享受这份礼物。这种快乐是一种福气,因为当它存在的时候,你的好恶就不再反应你的期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你接受它作为礼物,你的好恶就会得到解决。
还有一种态度,你可以化解好恶对你性格的影响。这种态度是基于对主的接受,不仅是在行动的结果得到的时候,甚至是在你开始行动之前。
《博伽梵歌》中对动作瑜伽有两个重要的定义:第一,(心)的恒常性是samatvam瑜伽。第二,正确的选择只涉及个人对行动结果的反应(YogahKarmasu Kausalam)。天赋态度是一种使人对各种行动的结果有相同心态的态度。行动选择的对错是由经文决定的,即使选择违背了个人的好恶。
无论你从事什么活动,无论它是由你自己的好恶引起的,你都会看到每一个行动都是由主创造的法则所控制的。如果我是一个很棒的歌手,我看到了一个事实,我的声音不是入世得来的——我的声音是天生的。我感谢他给了我这个声音,唱歌的行为变成了对主的感恩。我在每一轮都看到了他的手和他的礼物,我把我的表演献给了他。主后来在《博伽梵歌》中说:任何行动都可以献给主,因为他是一切。深刻的理解可以让人持有这种把一切都献给主(Isvarapana Buddhi)的态度,稳定的心态可以消除好恶对任何活动的影响。
如果你在执行行动时不能专心,至少在结果出现时,接受它们作为主的恩赐。通过任何态度,好恶都解决了。通过“把一切都交给主”(Isvararpana Buddhi)的态度,喜欢和不喜欢不再是行动的动力;通过“普拉萨德菩提”,喜欢和不喜欢不再是评判结果和自己的标准。
这就是行动瑜伽,接受你行动的结果,遵循造物主永恒不败的法则。如果你以“礼物的态度”接受结果,你的好恶就不会在亢奋和绝望之间折磨你。当你的头脑从兴奋中解脱出来,它会变得冥想。你像太阳一样清晰,就像阿难的教导一样。所以你不必放弃行动,只要改变你对行动的态度,你就会变成不一样的人。
“动作瑜伽”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术语。如果是行动瑜伽只要付诸行动,就像有些人想的那样,任何一个同时玩五部手机的商人都是伟大的行动瑜伽师。有人把Yogah Karmasu Kausalam这个词翻译成“行动中的技巧就是行动瑜伽”。按照这个标准,即使是雇佣杀手也可以成为行动瑜伽士。付诸行动而不期待结果也被定义为行动瑜伽,但即使是疯子也不能付诸行动而不期待结果。这些都不是准确的定义。动作瑜伽的真正意义是主用一句话赋予的:“你只有选择动作的权利,没有选择结果的权利”(Karmanyevadikaraste maphalesukadacana)。“动作瑜伽是一种在进行动作时应该坚持的态度,即结果由主的规律决定,得到主的加持,所以欣然接受。
通过培养这种态度,人们将不再因行动的结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而感到悲伤和遗憾。行动和结果都不会造成束缚,但对行动结果的心理反应会造成束缚。为了摆脱这种束缚的局限和痛苦,人们必须明白,在选择一个行动的时候,应该把结果作为礼物接受。持这种态度的人被称为“行动瑜伽士”。
人们可能会很自然地问,有没有什么行动的动机,或者从个人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如果你接受了所有的结果,得到了主的祝福,其实也只有这样的态度,你才能吸取经验。反应性思维无法学习,因为在绝望、沮丧和无助中,它无法客观地看待事物。俗话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经验也可以教育我们,如果我们不加回应地吸收它,但我们往往从中学不到什么,只会后悔。
当你的大脑没有反应时,学习就会发生,但这样的时刻可能并不常见。当你的心态是愤怒、仇恨或者嫉妒的时候,你是学不会的,这种心态是不接受新事物的。行动具有创造性和人性化,愤怒和嫉妒等反应是机械的。你不会因为你的选择而生气,讨厌,嫉妒。因为这种反应,你无法吸取经验教训。主建议阿尔诸那避免这种反应,并认识到产生行动结果的法则不是偏向一个人,而是对另一个人残忍。这条法则支配着宇宙和你的期望。接受它,改变我们的路线,然后行动。如果你的行动失败了,如果你从经验中学习,你就不会失败。如果你接受你行为的结果,就像你接受寺庙或教堂的礼物一样,如果你把所有的行为都当作奉献,你就会发展出一个没有反应的头脑,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