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中,“哀家”一词是怎么来的,什么叫“哀家”?

古装“剧”或者戏曲中的“哀家”是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的特有称呼,不管皇帝死还是没死,都自称哀家。

而实际上,“哀家”一词竟是后世杜撰而来。历史上皇后及太后们根本没有人自称“哀家”,哀家自古时的称呼演变篡改而来:古代祭祀的时候,子孙称为孝子孝孙,办丧事的时候子孙称哀子哀孙,用到皇帝驾崩的皇后、太后的身上就把“哀子”改了一个字,变“哀家”了。的确,“哀家”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哀子哀孙”本表示子孙痛失父母及祖辈的可怜哀伤的,在古装剧中把“哀子”变“哀家”后,“哀”就是皇帝驾崩,皇后、太后们哀痛先皇的意思。一方面向臣子表达自己对皇帝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表达自己“弱”女子的身份以及孤儿寡母可怜,所以是需要臣子扶持的。

然而剧本就是剧本,真正历史上皇后、太后都不会自称“哀家”。古代对称谓是很忌讳的,谁敢在皇帝没死,丈夫没死的时候自称自己为“哀”的?电视剧中的“哀家”都用泛滥了。已经不分老幼,只要是后位上的人,都称“哀”。

那么古代皇后、太后都怎么自称呢?强悍的,有手腕的、临朝听政的皇后或太后会自称“朕”,比如唐朝武则天,辽国的太后萧绰;要么自称“予”,比如大多数的皇后、太后都称“予”或者自称“老身”,也有自称“寡人”的。唯独没有自称“哀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