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茴香鱼的养殖技术

水库中的天然食物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附生生物、有机碎屑和微生物等。水库的鱼产量取决于食物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水流减缓,透明度增加,大量营养物质从淹没区析出,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其种类和数量比原河道丰富。浮游动物也因为悬浮物质沉淀、浮游植物和细菌繁殖而繁荣。附生生物生长在水库周围淹没的砾石、树枝或杂草表面,是刮掠性鱼类的饵料。在大多数水库中,由于水位波动较大,库底淤泥少或淤泥过多,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差,而一些浅水平原湖水库和老化水库的底栖动物相对丰富。水生维管束植物在大多数水库中很少。各种生物死亡后,其遗骸经机械力破碎,由异养细菌和真菌产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供食腐动物的鱼类利用。细菌除了分解,还会形成细菌絮体,可以被浮游动物和鲢鱼、鳙鱼等鱼类过滤。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天然饵料生产鱼产品是水库的功能之一。因此,选择适合水库放养和增殖的对象,必须根据水库的特点和饵料的生物学基础来确定。

水库形成后,由于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的一系列变化,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河鱼向上游迁徙,其数量增长受到很大限制,有些种类甚至消失,因此湖鱼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机会。此外,由于洄游通道被大坝阻断,洄游鱼类无法从下游进入水库,数量逐渐减少甚至灭绝。因此,需要及时采取人工放养和增殖措施,甚至在蓄水前或蓄水初期就对水库的鱼类区系进行人工调整,使其充分利用水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充分发挥水库生产鱼类产品的功能。水库蓄水后,一般会经历一个高营养潮、低营养潮和营养稳定期。随着营养物质的变化,自然食物生物也发生变化,放养和增殖措施也必须相应调整。

与涝渍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水库水体大,水深,水流急,风浪大,敌人多,要求鱼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躲避敌人的能力。此外,水库饵料生物密度较低,鱼种应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和竞争能力。如果放养的鱼种体型过小,不能迅速适应大水面上的生活环境,摄食能力弱,生长缓慢,就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或从进出水口和挡鱼设施处丢失。而体型大、体质强的鱼,适应水面大,生长快,所以能更早达到商品规格。因此,放养大规模鱼种是水库养鱼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中国水库鱼类养殖鲢鱼、鳙鱼、草鱼的放养规格一般采用1岁鱼,高13.2 cm,有的采用2岁鱼,重0.25-0.50 kg。鲤鱼、鲫鱼、团头鲂、团头鲂、团头鲂的规格一般在6厘米左右。水库蓄水初期,水位仍然较低,没有泄洪威胁,凶鱼种群仍然较弱,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放生较小的鱼种,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确定放养密度的关键是使放养鱼类的种群密度尽可能符合水体的基本饵料条件,既不妨碍天然饵料资源的繁殖,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饵料生物的生产能力,维持养殖鱼类的最大种群密度,提供尽可能多的鱼产品。

放养种类和数量的科学搭配是决定水库鱼类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要求形成一个合理的鱼类群落,能够相互生存,各取所需,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充分发挥鱼类在水中的生产力。

放养方式通常采用“三级放养”方式,即从小面到中面,最后放入水库主体。“三级放养”是中国水库大规模养殖鱼种、提高放养成活率的成功经验之一。鱼种投放水库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一年中水温较低的季节。设置拦鱼设施,防止鱼类逃逸,是提高水库放养鱼类成活率的重要保证。未建设拦鱼设施、设施建设不当或管理不善,都会导致鱼类逃逸事故。常用的拦鱼设施有:金属拦鱼栅适用于宽度小、水流急的水库溢洪道和涵洞,在中小型水库中应用广泛。洪水量大时效果差。

鱼网通常安装在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附近或水库上游的进水口处,也用于在使用鱼网的海湾捕鱼。它具有抗洪能力强、结构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可以在汛期拦鱼,也可以在非汛期用于捕鱼。但排污性能较差,在流速较大、漂浮物和污物较多的水库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辅以专门的排污装置。渔网的网片通常由尼龙线、聚乙烯线或聚乙烯和维尼纶的混合线制成。采用锚泊、打桩、抛掷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在船舶经常来往的地方增加过船装置。电围栏里的鱼对电刺激有防御性反应。当鱼游到离电栅栏一定距离时,会受到电场强度的刺激,从而改变游动方向。以前捕鱼电网多是交流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水库改为脉冲电捕鱼电网。脉冲电对鱼有很强的刺激性,但断电后对鱼的副作用短,可以节省功耗,便于单元小型化。使用鱼障时,要保证持续供电,注意人畜安全。繁殖保护和增殖:为保证水库经济鱼类的自然繁殖,使其顺利繁殖,在亲鱼产卵和育肥期间,应规定禁渔期,产卵场和育肥场应规定禁渔区。冬季捕鱼时,还需要在鱼类的越冬地规定一定范围的禁渔区,以保证来年有足够的产卵鱼。由于水位的波动,产卵鱼在草地上的繁殖条件可能恶化,因此可以在产卵场附近设置漂浮人工鱼巢,供受精卵附着和仔鱼栖息。可移植经济鱼类或其他适合水库放养的水生动植物,增加资源。还可以移植一些螺、蛤、虾等饵料生物。

防止水污染:排入水库的一些污染物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环境,影响水产品的质量,甚至造成鱼类死亡,损害或破坏鱼类资源。要对水库周边的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控,严禁污水、污物未经妥善处理排入水库。保护生态系统: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水陆交替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对提高水库的生物生产力也很重要,植树造林是一个有效的环节。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流入水库的泥沙,延长水库的寿命。此外,生产经济林果也是发挥水库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