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老腔的两大家,正宗新秀都惊艳
华阴老腔 是由陕西华阴当地民间的一种说书艺术演变而来的皮影戏曲剧种,去掉皮影转到台前,就成为了现在的华阴老腔。由于这种老腔明确规定只传本宗本族本家男性,因此濒危,迫切需要长期保护。在华阴老腔中,有这么名家,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让老腔变得更好。
正宗老腔传承人:张喜民
老腔艺人张喜民、张新民等,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正是他们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张喜民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而他的父亲张全生属于老强力影响最大的一位,他全面继承了张氏的家戏传统,唱功精湛,在陕西省戏剧会演中荣获“老腔正宗”的称号。
老腔名人有两家正宗、新秀都忒色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最有名的的老腔名人除了上面所说的“老腔正宗”张全生,另一个就是被誉为“老腔新秀”的王振中,他聪明好学,兼收众长、对老腔戏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老腔艺人王振中,人称“白毛”。他生来眉发如雪,对老腔有着出奇的领悟力。华阴人大都只知“白毛”而不知王老先生。王老先生不忌讳,还以“白毛”自居。“白毛”姓王却也是张氏一族老腔的传承。
“白毛”年逾70,说起老腔就激动。王老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对老腔音乐唱腔作了改革,丰富了老腔的演出效果。1993年,张艺谋拍摄影片《活着》,王振中成为剧中老腔的演唱者,随着这部影片在国际电影节的获奖,慷慨激昂的老腔曲调也因而走向世界。
从那以后,经常会有省外甚至国外的人,专程来到华阴市老腔艺人的家中,欣赏和了解老腔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在王老先生的家中有大量的手写曲谱,其中不乏有几十年历史的手写稿,很多曲子都是他自己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