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问题小说会发展成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以回忆重组的方式描写家乡农村生活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也可以说“乡土小说”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生活在北京、上海的一批作家,以他们熟悉的家乡风俗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度下农村生活的愚昧落后,表达乡愁的小说。从20世纪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乡土小说明显不同于中西文化。当“西方文明逐渐以各种形式破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并从总体上影响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时,必然导致文化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挣扎和价值观的复杂矛盾。一方面,他们不得不理性地认同西方的观念和价值观。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天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目睹西方文明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固有弊端,决定了他们振兴民族文化的价值选择。当这种文化矛盾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时,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代言人,必然会在小说创作中表达这一母题。正是在这种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乡土小说家开始描写知识分子自身的思想困惑和情感失衡。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西化的逆转。五四小说以其鲜明的人文主义追求和对西方现代文学语言的借鉴,与中国传统小说划清了界限,实现了小说革命。然而,五四小说创作也存在许多弊端。一种是概念化,已经成为作家演绎思想、表达思想的一种形式。这个弊端主要表现在问题小说中。二是欧化,主要集中在言情小说中。浪漫主义小说不仅直接借鉴了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卢梭的作品)的抒情方式,而且受卢梭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影响太大,所以这个流派的小说在叙事上不像小说,在语言上也不本土化。针对这一缺陷,新文学作家曾呼吁文学的“乡土性”,主张文学要有“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个性”,呼吁作家“跳到地上,通过他的脉搏在文字中表达土味、泥巴味”。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乡土小说的兴起,实际上是革命后新文学建设的一个标志,反映了新文学对现实主义的追求。乡土小说的主要特点是:首先,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乡土风情,尖锐地讽刺和批判愚昧落后。其次,乡土小说的作家往往以悲愤交加的复杂情绪来描绘生活麻木、愚昧、苦难深重的家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怜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的审美风格。第三,乡土小说的作者在批判和描写故乡的蒙昧风俗、麻木不仁的人性、惨淡的人生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这种眷恋往往交织着一种失落感,所以大多数小说都带有忧郁的抒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