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圣地之恋不仅仅是单恋。
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多故事中,
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
更感受传统文化。在这里,我整理了一个关于这个圣地爱情不仅仅是单恋的民间故事。请跟随我的脚步去看看,这圣地之恋不仅仅是单恋。
这个人的名字叫杜东。34岁,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做翻译,和普通白领一样。2007年,他假期去西藏旅游,路过川西小城理塘时,对一个清纯的康巴姑娘一见钟情。7年时间,杜东8次出行,往返4.2万公里,去理塘追求心上人,给姑娘写了近1.5万字的情书。
执着的追求并没有赢得女孩的承诺,厚厚的情书也没能改变她的心意。然而,杜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藏之旅中,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被那个女孩、那个池塘、萦绕在那个人身上的康巴文化、那个地方的水土深深地改变了。
遭遇爱情
广袤的中国大陆腹地贯穿着这样一条路——国道318,起于魔都上海,止于樟木,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热爱旅行和探索的人把这条路当作一生必经之路,因为穿越它意味着从城市走向丛林,从现代走向原始,从文明走向神秘,从虚无走向虔诚,从今生走向未知的未来.....它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穿越,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旅行。
相遇是不可预测的。2007年8月2日,杜东沿着这条路最陡峭的川藏段,赶到海拔4000米的理塘县休息,正好那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传统赛马节。当地的女孩和男孩都穿着最漂亮的衣服,在草原上赛马和跳舞。杜东抓起相机,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记者一样,悠闲地在康巴草原上擦过眼睛。
瞿溪的出现毫无征兆地结束了杜东无忧无虑的旅程。
她有一双水晶般深邃的眼睛,闪亮的辫子垂在藏红花底色的藏式衬衫上,一直垂到腰间。细长的手托着沉默的下巴,指甲轻压着微微上翘的嘴唇,仿佛在认真生气,在烈日下纹丝不动...所有的阳光和火焰都退到了她身后,所有的光明和幸福都在她眼中颤抖,所有的啤酒都退到了地平线,世界消失了。
瞿溪成了杜东生活的边界。可能工作、升职、加薪、恋爱、结婚、生子、享受安逸,然后度过余生的杜东,就像我们习以为常的白领一样,因为这次相遇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他恍惚中离开理塘,去了旅行目的地* * *,但心中草原上康巴姑娘的形象却始终挥之不去。10天后,他带着瞿溪的照片回到理塘,再次敲开了女孩的门。单纯害羞的藏族姑娘惊呆了,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汉阿布(哥哥)的心思。从此,她对他敬而远之,冷若冰霜。
这成了一个从一开始就注定碰壁的单恋故事。
从此,杜东一次又一次穿越国道318最险峻的川藏路段,从中国东部最繁华的上海滩,到人烟稀少的理塘,去追寻他梦想中的康巴姑娘——曲溪。
上海到成都坐火车40多小时,成都到康定坐车7小时,康定到理塘坐车8到12小时——单程4天。杜东说,那些路让我想哭。每次他满怀期待,长途颠簸来到曲溪,得到的都是美女的冷脸。八进理塘,他在曲溪待的时间最长的三个月,最短的只有两天——路上来回要八天!除了身体的苦,更多的是心里的苦。但下一次,他还是止不住内心的鼓点。辛苦了一年,攒了一个可怜的假期,他又去了理塘。
白鹤,请借我你的翅膀。
我不会飞走。我将绕过理塘返回。
与曲溪相遇后,杜东在脑海中无数次背诵第六仓央嘉措的这首诗。他像一只候鸟,带着心中的向往,在黎塘和上海之间辗转、徘徊。
陷入困境的仆人
曲熙,出生在康巴家庭,是父母最小的女儿,有两个哥哥。她是家里唯一一个上过学,中文水平很高的人。曲希家经营虫草生意,生活富裕。每次去黎塘,杜东都住在瞿溪的房子里当房客。热情好客的阿玛兰、阿巴泽仁和曲希的两个兄弟都把杜东当作客人和亲密的朋友。但是,在传统的康巴家庭,父母和兄弟不能过问和干涉女孩的爱情。由于知道这个习俗,杜东从未向曲溪的家人提及他的担忧。时间长了,大家都明白了,却只能看着杜东在相思之苦中挣扎。
杜东为曲熙做了很多痴情的“蠢事”,用尽了所有古典、浪漫、康巴的求爱方式:
他想吃她最爱吃的鱼腥草,结果抱着头在泳池边干呕了很久。他在电脑里看到了她的照片,于是他给她买了眼线笔,小心翼翼地放在她的桌子上。当她晚上回来的时候,她的小侄子扑进了他的怀里,他的脸画得像一个印度人,手里只拿着眼线笔。他给她发段子和短信,上网搜,自己先自娱自乐了很久。两年后,很难在网上找到他没看过的段子。
他想送她一束生日花,但他甚至不知道她的生日。藏族人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对自己的生日也不太了解。他去问她奶奶,她奶奶兴高采烈地说:“六月13是藏历。”于是,他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研究藏历和复杂的闰月计算,最终算出她的生日在中国历中是11。他兴奋地告诉她他的发现,但她只是含糊地说:“真的吗?”
到她生日的时候,他已经在上海了。他求助了一个曾经在理塘认识的花店老板的姐夫,从最近的城市雅安坐了几个小时的车为她带了一束新鲜的玫瑰。日落之前,玫瑰花终于送到了她手中。他一个电话回了过去:
“你拿到了吗?那朵花,真美!哈哈哈哈!”
“我能听见你。不要这么大声。”
“呃...你喜欢这些花吗?”
“嗯,有点干,在侧面。”
“哦,我没办法。太远了。嗯,生日快乐……”
“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后来我问我妈。是8月16。”
他常常想给她打电话,却莫名其妙地担心,如果她在学习,她在看电视,她在吃饭,她在睡觉,她什么都不做——似乎不是打电话的好时机。因此,他经常等到周末晚上去玩。电话一接通,他想一想就会立刻跑开。何心烦意乱,畏首畏尾:
“你忙吗?”
“我要吃饭。”
“你吃什么?”
“没什么。”
“哦,好吧,那曲西……”
“那我要去吃饭了。我得走了。”
她赶紧挂了电话,他一拳打在自己头上。
暗恋让他看起来像个苦行僧。见她不见她对他来说都是折磨。
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曲家的亲戚,看到这几年的辛苦,同情地对他说,你是被烦恼逼到理塘,又被烦恼逼回上海的。你是麻烦的仆人。杜东苦笑,无力争辩。瞿溪是杜东的麻烦。他对瞿溪一见钟情,瞿溪却以坚决的拒绝回应,这激起了杜东的不甘,也勾起了杜东的执着。
无论他如何试图接近她,自从她意识到他的“别有用心”后,她再也没有叫过他的名字。在亲戚面前,她叫他“韩”;没人的时候,叫他一声“嘿”或者“你好”就行了。如果他们必须一起去购物,她会拖着她的姐姐或哥哥,甚至是她4岁的侄子。如果这些都不是,她会让他走在前面,恐惧地跟着他。如果家里没人,他陪她吃饭,她觉得他想试着对她说点什么,她会立刻端着饭碗下楼,坐在烈日下吃饭。她过去常常笑,但当她看到他时,她收起了笑容。她打电话打得热火朝天,挂了电话面对着他,又变成了一个沉默的人。他们走在草原的路上,天空下着小雨。他脱下外套给了她。她躲在堂姐身后,想拼个你死我活。他说:“藏历年来了。请穿藏装。我很想去看看。”她摇着头发说:“我知道你想看,我就* * *。可能你不说我还戴着,你就肯定* * *了。”
曲熙并没有故意刁难杜东。董,她只忠于自己的心——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心地善良的曲熙能想到的最无伤大雅的拒绝方式就是敬而远之,冷若冰霜。但是在她背后,她不允许任何人谈论杜东。
从纠结到解脱
杜东还问曲熙:“你为什么不答应我?”特雷西说:“我有我的理由。”“是什么原因?”“可是我忘了。”“那太好了。”“但是一旦你提到它,我又想起来了...但我很快就会忘记它。”
杜东面对着曲溪,曲溪对他来说极其神秘,像一首诗,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一年,两年.....时间慢慢把急躁、焦虑、急于求成变成了纯粹的向往和深情的等待。
当他不在的时候,他想要一个礼物来代替他,和她在一起。如果他想温暖她的手,他会送兔毛手套;如果他想抚摸她的头发,他会送一把蓝色的木梳;如果他想看她跳舞,他会送一条跳舞毯。
他总是喜欢比较在大城市能看到的有趣的东西。买个头饰,配她深色的头发那么好看,但她可能不喜欢;买一个开口的镶嵌瓷杯喝牛奶,她的小外甥会打碎;你为什么不买一个手炉?理塘能找到木炭吗?MP4是不错,但是她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或者香木梳,等等。藏民送梳子有什么禁忌吗?
他用心做的设计,到了她家,很快就会变成碎片和悲剧——威严的康巴一家,总是不在乎小事的来去。水晶球碎了,只剩下基地反击。MP4经常神秘地出现又消失,只留下一只拖鞋,在狗窝里咧着嘴笑。......
虽然他有一点点遗憾,但他已经学会平静而安全地接受这一切。他想,如果几年后的某一天,她在某处看到一个水晶球和一双小狗拖鞋,笑着说:“啊,我好像有一只,但不知道去哪了。”那样的话,就够了。
他默默地在她经过的土路上铺了一块木板,用手电筒照亮了夜路。他追曲溪多年,在理塘结交了不少康巴朋友。他的朋友,董大哥,劝他回家。他说如果我在这里,我可以修理曲溪的电脑和自行车。“如果Tracy以后找到喜欢的人,你会怎么办?”康巴人问。“到那时候,我再也不会来理塘了。现在我还能见到她,我能为她做什么?以后,我连机会都没有了。”杜东说。
他开始思考,爱是什么?如何去爱?怎么表达?如何给予?康巴男人遇到喜欢的女生,会直接把女生堵到角落里,抢走她的帽子,威胁说不给电话号码就打她。这可能会打到那个女孩的号码。而成败,也就是两三个电话的事情。在爱情这件事上,康巴人简单直接,从不纠结。受到中国文化熏陶的杜东极为困惑:“我所受的教育允许我说神秘的知识,却不允许我的爱情。”
在对爱的理解和表达上,他所接受的现代文明教育与屈成长的传统康巴文化圈是如此不同。在这段暗恋中,他和曲熙是那么的坦诚,却因为分歧,彼此那么的亲近,却又仿佛永远的分离。
杜东单恋受挫,但就像种下一个苹果,收获了梨子——屈不理,杜东无事可做,就去找当地的画师学藏画,找当地的喇嘛学藏语。走进理塘的千家万户,结交各种康巴朋友。作为曲家的客人,他陪她家过了藏历年,和她父亲、哥哥一起去收虫草、谈生意、参加亲友的婚礼。我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拉姆奶奶在房间里转着转经筒——在她安静的气场下,我只想思考...曲溪就像一把钥匙,一次奇遇,因为她,杜东接触到了最鲜活的理塘生活,体验到了最真实的康巴文化。他爱上了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时间长了,杜东干脆装成理塘人,曲溪的家才是他心中的家,在那里他才能有强烈的归属感。他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和朋友都那么熟悉,仿佛他一直都是他们中的一员。
四年后,在逐渐融入理塘生活的同时,杜东也慢慢能够把曲熙从一个神秘的存在,当成身边一个普通的康巴姑娘。纠结的、激烈的、渴望结果的感情逐渐得到缓解,火药味渐渐淡去。他发现,这样一来,他可以更自然地和曲熙相处。
曾几何时,他会盯着关于瞿溪的每一个细节,仿佛睡觉都是一只耳朵竖着,一只眼睛睁着。曲熙一旦觉得有点不开心,就会马上问是怎么回事。也许是他的过度谨慎和过度溺爱,让曲熙感到紧张,对他敬而远之。他心里释然之后,曲希又有什么不开心的时候,他可以安心的等曲希想说的时候再告诉他。
生活轨迹的改变
因为迷恋瞿溪,杜东与理塘结缘;杜东与西藏文化结缘是因为他爱上了理塘。2011年,杜东在上海彻底完成了他的翻译工作。定居* * *成为一名采访、记录、传播西藏文化的记者、作家。有时候,他比一个当地人更珍惜藏区的历史文化,更好奇去听西藏老人们的故事。
他仍然每年回黎塘一次,回去的时候仍然住在曲溪的家里。时光荏苒,他和曲熙认识快7年了!爱情之外,他成了陪伴曲熙成长的人,他们都成了彼此生命中重要而美好的存在。
如今,如果瞿溪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开心的事情,她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杜东,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虽然曲熙不太懂,但杜东会不厌其烦地向曲熙描述他喜欢的小说、电影、人物和故事。
曲熙长大了,从一个单纯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安静的女孩,越来越体谅别人,眼神越来越像她的外婆拉姆,闪烁着深深的同情。有一次,杜东和曲熙一起去餐馆吃饭。两人都喝多了,不知什么原因和店主吵了起来。作为一个直爽的康巴姑娘,瞿溪也请掌柜说清楚。但是回家后她特别自责,一直拉着杜东反思:“我们错了吗?”
自大学以来,学习电气工程的杜东一直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在业余时间,他广泛阅读。虽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他总觉得未来会有一件大事,值得他全身心的投入。英语成绩优异的杜东,毕业后从事与专业无关的翻译工作,翻译了大量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这些选择依然令人心动,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是幸福?直到他遇见了特蕾西,他还是不清楚。
与瞿溪的家人在一起,受无忧无虑的草原文化的影响,杜东逐渐改变了他对生活和幸福的理解。他不再憧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 * *了,却能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小幸福和现在的幸福。对瞿溪执着的单恋一次次碰壁,让他明白,幸福不在于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而在于过程中的真诚享受。
暗恋多年后,杜东为瞿溪写了一封近1.5万字的情书,取名《康巴情书》,不仅记录了他对瞿溪的爱,也记录了他在理塘心爱的生活——金色的千里光,爽朗的康巴汉子,无所不在的温暖阳光。爱情并没有因为这篇长文而改变,但这些文字却渗透着杜东面对爱情和人生的真诚和勇气。
2013年3月,康巴情书发表,杜东将稿酬的15%捐赠给理塘草原上的困难儿童,作为对理塘的小小奖励。出版前,他把厚厚的手稿给了瞿溪。瞿溪看了很久,有一天她突然说:“我以前对你很好!””两个人面面相觑。
以上都是关于这片圣地的爱情,不仅仅是单恋。想了解更多,请收藏。
单恋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