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临近——你不知道的“科技”
这个时刻就是“技术奇点”,由美国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raymond kurzweil)正式提出(官方)。
他还预言这个时间点会在2045年到来,也就是30年后。
尤瓦尔·哈拉里在《人类简史》中的观点也非常令人震惊。人类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生物。虽然号称是高等智能体,但感官基本上只有大脑退化。在当今科学的前沿,人类的大脑正逐渐遭遇瓶颈。我们无法想象超越三维的事物,也无法超越光速。随着人类知识库的逐渐增加,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学习所有的学科,进行更有价值的探索。人类的知识库还在日益扩大,科研成本越来越高。赫拉利认为,未来人类将创造出一种新的“生物”,将人类与机器或芯片结合起来,突破人类的感官和认知极限,用一种新的方式作为“人类”的延续。当然,前提是如果这种生物还能被称为“人”。
作为一个IT行业的从业者,我完全能够理解技术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我毫不怀疑技术奇点即将到来。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一个高度技术化和智能化的社会。
但同时,也有作为一个弱小人类的恐惧。
我想每个人都熟悉技术快速发展的负面。
对自然的影响: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让AlphaGo的下一步棋产生比人类多100多个数量级的热能。北极圈有32摄氏度的高温;全球植被每年向北移动12厘米...技术发展对环境的灾难性影响不容忽视。
对社会的影响:被机器取代的失业者开始出现。无人驾驶代替司机,自动售票机代替售票员,甚至AI现在也可以批量生产程序,比如淘宝的banner图片,比如创作音乐(想到最近的一个新闻,AI也可以制作色情...);人类的很多工作都是低端的重复性劳动,现在机器也能做。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奇点来临的时候,很可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崩溃。
首先,对于自然环境,大家还记得《预备玩家一》里的场景吗?人类拥有高度的虚拟现实技术,但现实世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硝烟弥漫。而这很有可能成为现实。高度自动化的社会会产生巨量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也许到时候我们会选择排放到宇宙中),土壤水分增加必然导致环境恶化。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当高智能机器到来时,被淘汰的人类可能占人类总数的80%以上,甚至整个人类都会被淘汰。
科幻片总是上演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战争;《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让人不寒而栗。但这种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纵观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必然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在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智人到了一个新的领域,除了给当地带来先进的文明,还不可避免地屠杀当地的原生动物,甚至包括其他人类种族。最后,这群智人幸存至今。公元前之前存在于世界上的数十万个城邦部落,随着人类的探索,最终被“亚非”文明吞并。当高级文明遇上低级文明,所有的路都只会通向一个终点——那就是低级的种族灭绝。
当技术奇点到来,人工智能的智慧超越人类,或者出现一个半自然半人工的“新人类”。到那时,他们会把我们当成同类吗?人类的命运将会如何?
然而,除了我们都在假设奇点即将到来之外,在那一刻到来之前,我们谁也无法断言会发生什么。而即使上述假设成立,科技的发展会给整个人类群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人类会停止对技术的探索吗?探索未知是我们的本能,对认知之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如果你听道,你会在傍晚死去。刘的小说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准确地描述了人类求知欲望的本质。
集智俱乐部于2018年2月31日举办主题为“奇点临近”的年会。张江老师对奇点时刻提出了更宏大的观点。Kurczveil的“奇点”指的是技术奇点。人类创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机器,然后就会出现技术大爆炸,奇点就来了。张老师的奇点,是整个地球,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历史的奇点。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理、生物、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等等,所有领域都将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模式,直接指向人类的生存。
//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的。然而,环境和气候的恶化也是由技术带来的,人们容易忽视的是,它也带来了更多的负熵输出。
无独有偶,就在最近,我看到一直关注的阮一峰老师也对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阮一峰——站在未来的十字路口,这说明站在当前技术前沿的人,或多或少都开始关注“技术是什么”这个问题了。
我以前认为技术是一种工具,它会给社会带来好处还是坏处,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人类是技术的使用者。我们控制技术并让它为我们服务。现实情况确实如此。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关于科技发展的负面信息:气候恶化导致前所未有的自然危机;自动化的普及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业;城市越发达,排放的垃圾就越多...我们是否应该深入思考技术是否真的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它?
如果是,为什么我们无法预测它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没有,人类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