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作理念与小说的距离——短篇小说集《罗曼斯的死亡史》排雷札记
先是看到了和菜头对电影《浪漫死亡史》的评论,然后在某公众号上发现了一篇推荐同名小说集的文章,于是就去淘宝找这本书。就在我准备卖的时候,我去kindle搜了一下。如果有,我就买了。大概花了三四个小时才看完。
中间有一首诗我看不下去了,就果断放弃了。这首诗叫做《皮囊诗》。这篇文章的形象和气质很像朱天文的古都,但技巧和水平要差很多。当然也不排除这篇文章是这个集子里最好的,所以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在这本集子里,有七个小故事:美人鱼,女演员,鸡,肉鸡,皮囊里的诗,浪漫的死亡史,第三个X王。个人认为这七篇很可能是为同名电影做准备的产物,或者反过来说,这个集子是同名电影的副产品。原因如下:
《美人鱼》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河北涿州的年轻女孩在北京一家游乐园扮演美人鱼的故事。她恳求小说中的“我”帮她在北京找个住处,免去每天东奔西跑六个小时的麻烦,代价是和“我”睡一觉。但“我”最后也无济于事。
女演员讲述了抗战前后的上海,一个没什么才华的女演员,与当时上海黑帮老大杜先生的感情纠葛,以及她的心路历程。这篇文章可以算是小说作者为自己的电影角色写的一篇小传。
肉鸡和女主角一样,讲述了杜先生手下一匹小马的故事背景,也算是导演为电影人物写的传记。
《皮囊之诗》看似与电影无关,但据说电影中有一些捆绑、囚禁、强奸的情节,所以本文可能算是对电影中杜先生的妹夫渡边囚禁、性侵小刘情节的心理分析。
《演义的历史》这篇文章就像电影的文字素描一样存在,基本上是用文字讲述整个故事,关于同名电影要说什么,怎么说。可惜毕竟是小品,确实是线条特别粗的一种写法,离真正的小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第三部X君讲述了“我”和一个演员朋友的交集以及这个朋友突然自杀的故事。
介绍一下整本书的内容和内容,然后简单说说小说本身。
集子里的这些小说散发着一种熟悉的味道,可以闻到近年来主要小说家张楚、郑雯、董军的味道。具体是什么气味?就是文清味+疏离味+调侃味+黑色小说味+性冷淡味+潮湿味+南方味。总之是一种混合了各种暧昧味道的味道。换个说法,就像开了很久的包子店。门窗上布满了岁月的油脂和黑色,里面有浓重的水汽和香味,但不能多吃,不然容易腻。似乎沧桑掩盖不了快餐的本质。
这些小说也透露出一种无力感。相信这几年看过一些文学期刊的人,都会对里面的一些小说有这样的感触和无力感。小说里的人物好像得了软骨病,他们好像是从星星上来的。他们没有体温,没有情绪。加上小说中描写的一些吃喝场景,让人感觉是一个接着一个,或白天或晚上,换一顿又一顿。或者说,换了一张又一张床,进行机械活塞运动,没有美丑之分。换句话说,没关系。谁会爱上谁不重要,谁会上谁也不重要。
当然,我说的不只是这些小说,这个时代的很多小说,似乎都有软骨病。也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好像得了软骨病,所以才会诞生这样一批小说。我在这里不是对小说和作者进行道德评判,只是评论作品本身的特点。
圈内还有一句名言:三流小说往往能拍成一流电影。用这句话来评价这本同名小说集也是恰如其分。因为作者是以速写的形式写小说,所以小说本身比较粗糙,正好给电影的二次创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作为小说的作者,他的身份改为电影导演后,很有效的弥补了,所以才有了现在评价不错的同名电影。
或者说,作为导演,成二自己也没有把这些话出版成书的想法,所以他很可能会忍不住赞同出版社的游说。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因此,我认为这本短篇小说集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叫做《电影人物传记和创作构思》更为恰当。
但是,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如果混淆了它们各自的边界,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就可能消失。
《浪漫消失史》,江西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16 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