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包括哪五个分支领域

敦煌学包括的五个分支领域:

敦煌学5个分支领域,除了敦煌石窟考古、敦煌遗书、敦煌文物保护以及敦煌学理论之外,还有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的敦煌艺术。

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陈寅恪在1930年提出。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敦煌遗书。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

随着敦煌学发展,甘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甘肃省艺术学校等高校相继开展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开设敦煌学课程,为敦煌学培养人才。

四川大学是敦煌学研究的重镇,学校考古学、历史文献学、俗文化研究、艺术学等都长期关注敦煌方面的材料及研究成果。迄今已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四川大学博物馆,馆内旧藏的敦煌写经等重要文物也反映着两地的交往渊源。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项楚就是敦煌学专家的代表之一,关于季羡林与他的一段故事在学术界广为流传。与“在敦煌研究中,四川‘冒’出了个项楚,他是何许人?”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季羡林也对这个新人表示出兴趣。1985年,在乌鲁木齐召开的敦煌国际学术会议,季羡林很想见见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