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泉州电台:打造海峡西岸强势广播
泉州地处祖国东南,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泉州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周边的辐射力、集聚力持续增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
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95年。十四年来,泉州电台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大胆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和市场经营理念,参与市场的竞争和运作,发展规模迅速壮大,从2002年30多人办一个频率发展成为拥有170多名员工、四个专业广播频率(新闻频道、交通之声、都市之声、刺桐之声)六套广播节目(包括与晋江、南安合办的广播电台)的地市级广播媒体,以75%的占有率占据泉州3/4以上的广播市场;在各类评奖中,每年都有上百件作品获奖;广告收入更是每年一个新台阶,从2002年的近200万元发展到2009年的近3000万元,经营创收来一直保持福建省地市级广播电台首位。
泉州电台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印证了广播的发展只有找准媒体定位、创新经营理念、把握市场脉搏,才能从低迷走向繁荣,正如泉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林培煌经常讲的:“有为有位天地宽”。
节目质量育电台生命。泉州人民广播电台始终围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办台宗旨,注重研究听众市场,从2003年开始邀请专业市场调查公司介入听众调研,明确频道定位,强化节目特色,不断推出优秀节目,满足听众不断变化的收听需求。
2002年,随着泉州市广电体制改革,新成立不久的泉州人民广播电台与鲤城区广播电视台的广播部分合并,电台由原来的一个综合频道扩为两个频道。这一次改革,决定了泉州电台未来的发展之路,当时泉州电台因为起步晚、底子薄、听众规模小、影响力不大,而面对种种困难,上任不久的电台台长林培煌提出了“有为才有位”,即只有根据听众需求做好个性化的服务,才能在泉州的广播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电台即对当时的两个频率进行了明确的市场细分,强化差异化的特点,将两个频道分别定位为以交通服务为主的交通之声和以新闻资讯为主的新闻综合频道。泉州电台交通之声推出之始即以本土化的服务为特色,节目设置以交通路况信息为龙头,传播交通信息、服务疏导交通,辅以服务性和娱乐欣赏性内容。推出闽南语节目《欢喜就好》,该节目一经推出,即以其突出的本土化特色在泉州一炮而红,成为泉州电台的一个品牌节目,此后,由品牌节目带动频道推广战略让新成立的交通之声一下就站稳了脚跟。交通之声已经占有90%的泉州交通广播市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一刻,中国大地上,没有比抗震救灾更重要的事! 2008年5月15日下午二点,距离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仅仅72小时,在距离灾区千里之外的泉州,由泉州人民广播电台904交通之声、泉州市慈善总会***同发起的《我们和你在一起——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爱心公益慈善募捐》在泉州丰泽广场举行,泉州电台利用现场直播车直播了6个多小时的募捐活动,通过短信互动、热线电话、连线采访、现场报道等多种广播表现手段,将泉州与地震灾区联系在一起,温暖平实的语言唤起泉州普通民众的空前的同情心和大爱精神,强化了直播活动的现场感、时效性和感染力,几乎所有参加捐款的市民都是听到广播后自发来到现场的,充分突显了泉州广播媒体的快捷性和号召力。捐款现场为灾区人民募捐了人民币643760元和港币320元,大型公益现场直播节目《我们和你在一起》先后获得福建新闻奖一等奖、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个性化、差异化、本土化等理念推动泉州电台在节目建设方面不断实现突破:《新闻早报》成为福建省首个广播电视跨媒体合作、同步播出的新闻节目;《精英对话》成为福建省首个广播、互联网同步直播的访谈类节目;《志明与春娇》成为大陆首档闽南语情景广播剧;《百姓热线》、《新闻早报》、《政风行风热线》先后荣获福建省新闻名专栏;几年来,电台选送的节目作品在每年的市、省及全国评奖中各有斩获,在各类评奖中,每年有上百件作品获奖,在福建省地市级广播媒体中名列前茅。
乡音为媒做闽台文章。地处海峡西岸的泉州是闽台交流的前沿,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电台充分拓展对台交流平台,第四套频率“刺桐之声”于2005年7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对台宣传频率,当年9月29日正式开播。刺桐之声以两岸***通的闽南语为播出语言,介绍闽南乡情,宣传泉州区域对台优势,反映两岸交流交往信息,在节目内容设置上突出闽台文缘特色,节目集新闻、服务、娱乐为一体,全天24小时播出,《闽南茶馆》、《好歌强强滚》、《两岸新闻》等节目,得到了在闽台商的喜爱,2006年起先后有三档节目在岛内实现了落地播出。电台还通过与台湾广播界联办活动的方式加强对台交流,于2007年开办了首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当年台湾即组团参加比赛,台湾云林同乡会会长还带队到泉州为台湾歌手加油助威;2009年,经过努力,泉州电台把第三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的总决赛活动办到台湾台南,并且获得圆满成功,为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有益的尝试。的“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决赛将在台北举行。
弯道超车争科学跨越。几年来,泉州电台广告经营在先前统一管理、自主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改进广告经营机制,一次又一次在发展中获得跃升动力,成就电台稳健的发展足迹。一方面通过实行广告时段招投标、广告代理、频道经营负责制、节目承包制等多种分散经营、分别核算的方式;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节目播出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加了房产、汽车、金融、餐饮等行业的广告投入,并突显品牌化;同时逐年减少了医药门诊类的广告时段的比例。广告收入每年一个新台阶,从2002年的近200万元发展到2009年的近3000万元,经营创收近几年来一直保持我省地市级广播电台首位。
为了充分利用电台的品牌资源优势,拓展广播市场,2008年和2009年,泉州电台分别和泉州市所辖的晋江、南安电台进行联合运作,***同打造县级广播电台,实现资源***享、互惠***赢。泉州电台加快产业经营发展步伐,成立泉州904汽车服务公司和泉广“欢喜就好”婚庆礼仪有限公司,两个公司成立后,即已开始实现创收。
“活动带动”树公信品牌。泉州电台每年开展户外活动100多场次,倾听群众对电台节目的意见,展现广播的无穷魅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活动“爱心不停播”中秋慰问活动,已成为社会公益品牌;电台组织的“泉州广播少儿合唱团”赴参加国际青少年合唱比赛,荣获合唱比赛的最高奖,成为电台的又一张名片;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成功举办三届,已成为两岸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闽南童谣比赛、青少年故事大赛、高校歌手赛等活动也成为泉州地区每年度举行的品牌赛事。“活动带动”战略成为泉州电台近几年求得跨越发展、塑造文明形象、拓展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电台提升服务层次的重要载体。
技术更新保发展后劲。几年来,泉州电台不断改造技术,更新设备,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广播覆盖和传输质量,完善内部办公系统,采购先进的制播设备,2006年购置了数字直播车,为今后数字广播DAB和数字多媒体广播DMB作好准备。电台创办的泉州广播网发展P2P在线直播系统,开发电台节目点播系统,突破电台传播局限,提高系统负载能力,2009年泉州广播网喜获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成为泉州地区首家同时获得互联网新闻以及视听传播许可的互联网站,并被评为泉州市首届十佳文明网站;在中国广播媒体网站以及泉州本地已达到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泉州电台节目制作和播出已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硬件设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我台在建新的广播大楼,计划于2010年年底实现搬迁,以整体提升电台硬件设施上新水平,为电台的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爱拼敢赢是泉州人的精神传统,也是泉州电台人的风貌写照,泉州电台几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勇于改革创新,广播媒体就能唱出自己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