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理解格斯拉的坚守

真实感人。这些文字让我想到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那些一生都在努力但生活却没什么改变的人。他们与格斯拉先生一样,没有什么做广告的计策,这些可怜的人们,我们可以说这是不懂得变通不懂得灵活他们这是活该。然而我又是发自内心地同情,甚至觉得其实这些人才是最最优秀的人。

其实在这个小社会里,我也是最底层的。我看不起他们他们也看不起我,这是最好的状态,我们都互不干涉。这是最坏的年代,任何事都让我感到厌烦,我也只有一直奔跑,即使沿途的长者也只是轻蔑地看我一眼并不给予我水与能量,但我心里明镜似的知道,我也只有往前跑。

蒋思琦:

刚开始读,觉得很平淡;读完了,还是很平静,但是,多了一份对格斯拉的敬意。一个人对靴子的执着可以大过对饥饿的感觉,格斯拉把所有的热情都给了靴子,他从来不肯让自己的靴子出现一点点的问题,否则,他会为此感到悲伤,这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啊!在寄给作者的靴子后,格斯拉就饿死了。想想格斯拉的一生,就是为靴子而生的,他可以没有钱,没有吃的,但他不能没有靴子。

陆舒扬:

这是一篇压抑的小说,所幸它只是小说,至少可以让我减轻对格斯拉的死的哀痛,格斯拉的执着是一种无法道明的高贵,身处那样的社会,是他的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可以终身追求理想,至死不渝。而我们,我们所做的不是我们所梦想的,不过是时代告诉我们的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文化,实际一点不过是课程、试卷、题目、考试,我们无从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靴子梦”。格斯拉的命运非一种虚构角色的命运,而是那个时代有梦人的缩影,是底层无法抑制的光芒,是人性的伟大,而“我”的同情是比爱情、友情、亲情更为可贵的暖流,请让我们感谢高尔斯华绥。

一个艺术家和一个商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为了艺术一个为了利益,艺术家发现自己的艺术品有了问题会死不瞑目,一个商人发现自己的商品有了问题也会死不瞑目,格斯拉是商人还是艺术家?他为了靴子的品质专注地努力着悲惨地奋斗着,哪怕没有饭吃,没有利益可获,哪怕哥哥已死,他的一生不过在追求一个梦,一个关于靴子的梦,一个关于艺术的梦,只是社会发展并不能兼顾他的执着,他的执着为自己掘出了一座坟墓,这是理想之殇,是社会最大最深沉的悲哀!

韦旖然:

格斯拉先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就那一双双靴子,他不做广告,因为他的靴子所呈现的是生命的光辉。

也许在世界的底层,那些阴暗的角落,有些耀眼的光芒是我们不曾见到的。也许他们是卑微的、渺小的,也许他们将永远藏匿于黑暗之中,最后被黑暗所淹没,不见踪影。也许我们不曾发现,那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或许他们身上有很多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一种善良还是自私,可那些都是一个人的多面性。

吴冰格:

他是一个孤独但并不寂寞的老人。他清苦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唯一陪伴他的,是他的哥哥和他最热爱的靴子。但是社会就是如此残忍,他是如此地执着,如此地偏激,以至于让人看了心中忍不住的疼。

陈炀: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格斯拉兄弟秉承了自己的良心和品质,将自己的一颗对于靴子的火热的心缝进了自己的杰作中,次等的皮革自然比不过一张融心其中的皮革,劣质的缝线自然也比不过良心作线,低劣的质量也自然无法与其相比,可就是在这样的明显的胜负之比下,一颗火热的心却被淹没在滚滚的商业洪流之中,消逝了。我不禁要问,品质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就如此地不堪一击吗?是不是所有的品质都敌不过外表的光鲜,丰厚的暴利呢?希望不是,否则,人的存在就是去了他最初最纯的意义,而只是动物式的肉身的存在罢了。

陈嘉曦:

品质是一个很崇高的语词。在现今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将这个词语完完整整地灌输到自己的一生当中,因为要想做到这一点,后果只有放弃掉很多利于竞争与生存的要素,而逐步被淘汰。人们的思想早已被非品质化,人们更青睐于快速便捷新颖时尚利润,而不再理会那份最初的美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像格斯拉兄弟这样,如此质朴、如此负责、如此敬业的工匠只会有一个最不相称的悲惨结局。

邹若燕:

怎么会有如此的感觉呢?或许感到了一些不可思议。以为好的品质总会有好的待遇,可现实却并非如此。这是想说明什么呢,是社会的潜规则还是告诉我们不用太讲究品质,暗含了社会的悲哀,为格斯拉悲惨的命运。我担心,随着社会如此发展下去,人们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质是不是要被磨灭殆尽。

杜宇卉:

坚守,不论是对职业、生活还是灵魂,都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品质。一个坚守的人,总能保守着人性最淳朴的一面。一如格斯拉鞋匠,他的品质不是显露出来给世人看的,不是为了讨好顾客而混一口饭吃的。他只对皮革负责,对靴子负责,他的品质蕴藏在每一寸皮革里。虽然他死得夸张,甚至悲凉,但他生前的品质和那些精致的靴子丝丝相扣,永不磨灭。

我认识很多人,他们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然而,庸碌并不等于脱俗。有人说: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此乃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