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与虎的译文

《老妪与虎》的译文如下:

一、翻译:

曾经有个老婆婆在山里行走,看见一只野兽很象老虎,羸弱地迈着小步不能前进,好象是它的脚受伤了。婆婆因此靠近它,老虎举起前脚给婆婆看。婆婆看它的脚,是有芒刺扎在脚掌上,因此为他拔刺。不久老虎迅速地跃起高声吼叫,拜别婆婆离去,似乎有感谢恩德的意思。

回家后,第二天,从外面丢进些麋鹿狐狸和兔子到庭院里来,没有一天空缺的。婆婆登上墙看,是以前受伤的那只虎,因此给家族亲戚详细地说那件事,心里觉得老虎很是奇异。

一天,忽然丢进一个死人,血肉模糊,于是被村里的人们呵责并抓捕起来了,说她杀了人。婆婆详细说明老虎知恩报恩的事,才得以被松绑。便登上墙等老虎来到,对它说:“感恩就感恩吗,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

二、原文: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别妪而去,似愧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老妪与虎》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王谠,字正甫,一作仲甫,颍川(今河南许昌)人。生卒年不详,约与苏颂同时。嘉祐年间为京官,被召试馆职。熙宁中,官至左补阙、史馆编撰。元丰末,坐荐范祖禹,罢馆职。事迹据《宋史》本传说。

《唐语林》是宋代王谠所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八卷。此书分类辑录了唐代及唐以前一些名臣的逸事遗闻,内容多记述掌故、琐事,但也有一些条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习俗。

其中有关文人诗事的部分尤为珍贵,如王勃写《滕王阁序》、骆宾王写《讨武氏檄》等故事,为人们广泛传诵。

二、写作背景:

《老妪与虎》这个故事写作背景是在宋代,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女性在婚姻、家庭、社会中的角色也相对较为弱势。同时,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有着对女性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认为女性应该具备贞洁、贤淑、柔顺等特质。

这个故事通过描写老妪与虎之间的互动,强调了女性的智慧、勇气和独立性。在这个故事中,老妪面对强大的老虎,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通过智慧和勇气救了自己和家人。

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传统观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智慧和能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