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来之则安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选自《论语·季氏》。
既来之,则安之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1.语法
复句式;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
2.出 处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造句
a、是闻也非达也,既来之则安之。民谚?
b、山区虽然艰苦,我不怕,既来之,则安之,我一定把这里看成是我的家。
c、既来之,则安之,别三心二意了。
d、别老惦着家乡了,既来之,则安之,时间长了,这儿不就成了你的第二故乡了吗!
e、既来之则安之,有福不享是傻子。
4.原 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