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札记
1.写一部简洁的小说是一种很强的努力。简洁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是一个作家的胸怀和自信的问题。其实啰嗦是胆怯带来的。他怕读者不理解,他来解释。——判断一个小说家的能力,简洁与否是最好的入口。
感受:这是毕飞宇教授评价海明威语言的特点。海明威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而简洁是检验作家小说语言功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读到这里,我发现我害怕写人物对话,因为我不够简洁,也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技巧,我总是害怕读者看不懂,很容易写出冗长的句子,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多读,多写,多修改。很多时候,我把写好的文章再读一遍,发现有很多句子语序混乱,逻辑颠倒或者句意不清。我们必须注意抄写和修改文章。
2.什么是学写字?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看了,自然就写了。阅读能力越强,写作能力越强,所以我说阅读需要天赋。你读得越多,写得越多。为什么读书很重要?它可以帮助你建立一部好小说的标准,尤其是在你年轻的时候。
感悟:写作的终点是阅读,一切学习的终点都指向阅读,但阅读是一项值得学习的技能。虽然一年来看了近80本书,但感觉自己的阅读方法和能力还是很低。我读得又快又熟练。因为时间和性格的紧迫,很多阅读都是稍纵即逝,没有深入思考。毕飞宇教授在本书后面也说了,要恢复阅读。他还要求自己在学生时代重读经典。读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感受。
3.不会写小说的人都有零散的作品。会写小说的会特别紧凑。但这种紧凑绝对不是坐在那里苦思冥想的结果。他需要作家惊人的直觉。直觉是小说家最重要的天赋之一,也是作家最神奇的天赋之一。
感悟:看到这段话,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莫言新作《生死疲劳》。当我读那本书时,我感到非常无忧无虑。这种无忧无虑的感觉和我之前的阅读体验不一样。它无忧无虑的感觉并不是来自于故事情节。反而有些故事情节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莫言的语言。莫言的语言流畅、流畅、自然、不做作。就像一条大河毫无阻碍地滚滚向前,就这样一路流走了。所有的弯道都不惊险,所有的浪都让人心惊胆战。每一个转弯都是那么的老练,就像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最好的汽车,让人感到安心和满足。这一切无忧无虑的感觉都来自于莫言语言的紧凑和准确,这是一种好的语言。
4.毕飞宇教授认为汪曾祺小说的特点是平和的、冲淡的、日常的,这在审美趣味上是继承的,这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即“雅”,意为“义”,不偏执,不想强横。“正”必须在机械平衡点,刚刚好。“雅”其实就是中庸,是一种哲学的说法,或者说是一种思想的说法,“雅”是中庸的审美体现。
感悟:读过汪曾祺先生的《人间奇人》。他的语言平和而优美,让我觉得他生在这样一个国家存亡的乱世。毕飞宇教授的评价很中肯。汪曾祺先生是一位精致的学者,他的心中有自己美好的世界。他的情绪与他对家和国家的感情无关,而是一种自我满足感。
毕飞宇教授认为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善解人意”,是一种不太善解人意,力度不大的幽默。毕飞宇教授认为理解比幽默更高级。幽默有时是恶毒的,它很辛辣。理解不是这样的,理解没有恶意,他属于温暖,甜蜜,冷静,没有刻意绞尽脑汁。不经意的幽默让他更加善解人意。有时候刻意的幽默,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幽默的尝试,沉默的结果很可怕,比油腔滑调还不如,会让你看起来很做作。幽默是一位公主。结婚不容易,生活特别难。你不能让她活着。而这种语言是年轻人写不出来的。你必须得到那个年龄。在那个年龄,你可以笑得很轻松。关键是你会原谅。只有宽恕生命和人性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会心语言。
感受:说起“幽默”这个词,我想起电影里的一句名言:喜剧的核心是悲剧。我觉得和辛辣恶毒的幽默有关。很多时候幽默是一把沾满了糖霜的尖刀,要么刺到自己,要么刺到别人,人们只会被表面的甜蜜迷惑,而看不到尖刀其实已经刺到了带血的人。然而,“知道”并非如此。知是轻松愉快的,对人和动物无害。它没有压迫感,是让对方有安全感的东西。
毕飞宇教授认为汪曾祺先生的语言是不批判的,不谴责,也不讨厌。他是中立的,他没有道德优势,他手中没有真理。因为人物身份的独特性,汪曾祺只是带了一点戏谑。既然你的身份特殊,我就取笑你,甚至不挖苦你。将宗教生活还原为“日常生活”和“生命力”,是王先生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
感悟:这种心情在这样的乱世里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个世界很少能做到不加批判的中立,作家更是难以估计。这样的心境,也有一种包容一切众生的慈悲。
7.毕飞宇教授强调,对于小说家来说,语言风格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还隐含着价值观,更严重的可能是一种立场。汪曾祺的口音是已经灭绝的文学人气,也就是已经灭绝的士大夫精神,这在当今中国极为罕见。
毕飞宇教授认为汪曾祺先生是学者,而不是知识分子。伟大的作家必须有伟大的自我责任感。这是大作家的一个硬指标。文学是自由开放的,但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文学未必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不是来自外部的威胁和迫害,而是来自伟大作家的自觉,来自他们伟大的情怀和伟大的心灵。城市可以倾斜,爱情不可以倾斜。这就是张爱玲的岛屿哲学和岛屿史观。这是一种苟且偷生的哲学。汪曾祺的身上或多或少,也有这样一种哲学——大时代的没落和小人物的细腻。
感受:这个世界允许各种声音,各种事物的存在。汪曾祺和张爱玲都被允许存在,这也体现了对世间万物的相互包容和理解。正是因为世间万物的不同,才会有复杂而美好的世界。
9.作家的才华极其重要。才华不是想法,但才华可以帮助作家接近想法。这就是艺术和艺术家的力量,文学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维度。
感受:天赋等于才能吗?天赋自然是一种稀有珍贵的资源,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但是我认为天赋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勤奋获得的,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个资质不算太差的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勤奋成为一个合格的小说家呢?
10.直觉是小说家最神奇的天赋,直觉也是小说家最重要的天赋。在一个作家的所有必备素质中,唯一不能靠后天培养的,可能就是直觉。直觉没有逻辑过程,没有推理过程,直接到达结果,所以叫直觉。所以写小说的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辛苦。写作过程中思考极其重要,但思考后往往并不能带来快乐。正是不断涌现的直觉给作家带来了欢乐。直觉就像生理上的GPS,总能帮你在陌生的地方找到最合适的道路,但GPS无法确定目标。决定目标的是作家的价值观,也就是思想。敏锐的、幽灵般的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到达。结构永远是混凝土,他离不开混凝土作品。当你研究一部小说的结构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多读多写,就会有结构。
感受:直觉不能检验后天学习?这对于没有天赋的人来说是直接的死刑判决。但是毕飞宇教授也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多读多写。这就好比练功夫的道理:天下武功只有快,打不破,天下文章只有多读多写。老生常谈的话题和老生常谈的道理需要两个字:坚持。量的积累必然会变成质变。溪流汇成大海,梦想矗立成山。最好的理由也是最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