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小说叫《上海假期》或者《上海什么的》!!!!
上海宝贝
基本信息
作者:魏辉
出版社:冯春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9
简介
卫慧的半自传体小说《上海宝贝》于1999年9月由沈阳冯春文艺出版社出版,半年内销量超过11万册(不含盗版),在中国文坛掀起巨大争议,席卷中国年轻一代,并吸引国际媒体报道。中国《解放日报》报道称,北京新闻媒体和文化管理部门将《上海宝贝》一书描述为女性自慰、同性恋和吸毒的典型例子,并于4月禁止了该书的销售。中国在5月中旬正式发布了全国禁售令。
卫慧在《上海宝贝》中透露出的理念是,把小说创作出版的过程当成一种行为艺术表演。《上海宝贝》期待被禁,需要被禁来证明作品的颠覆性。中国市政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配合卫慧完成了行为艺术的演出,卫慧的《精神之父》:美国作家亨利·米勒的名著《北回归线》(李三冲译,时代文化1992年3月第一版),1934年在巴黎出版,随后被所有英语国家禁书。现在它被公认为美国文学的经典,并被列入蓝光之家评选的“20世纪英国小说100强”。
《上海宝贝》的宣传手法标榜作者是美女,作者刻意通过煽情的宣传手法吸引大众对作品的关注,确实值得商榷。亨利·米勒曾经勒紧裤腰带,在巴黎忍受孤独的写作!但是,评判一部作品的成就,终究还是要回归文本。
《上海宝贝》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观点,剧情主要描述了上海女作家可可与在中国的男友“田甜”以及德国男友马克之间的爱情故事。天天是CoCo的知音,却阳痿(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马克是一个立足上海的外商,有家室,超强的性能力,西方男人对女性的体贴(象征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强势欧美文化的崇拜和对外资的依赖?)。马克勾引了和田甜住在一起的可可。可可在“田甜”的同志情谊和马克华丽的肉体诱惑之间摇摆不定,最后“田甜”吸毒致死,马克回德,可可的双线关系到此结束。
这部作品的艺术性不在于通俗的三角恋情节,而在于女主人公“情欲独立”的自觉过程,对艺术家创作与生活关系的反思,以及对上海这座现代大都市的捕捉。
卫慧有意无意地模仿亨利·米勒的“重咸”和狂放的笔法。亨利·米勒在《北回归线》中写道:“我对自己说,是的,我也喜欢流动的一切:河流、下水道、岩浆、精液、血液、胆汁、语言和文字。”《上海宝贝》第一章写得很清楚:“我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激动人心的小说家,而不祥、阴谋、溃疡、匕首、情欲、毒药、疯狂、月光都是我精心准备的词汇。”到了第21章,叙述者的创作有意识地发展到“打破自己的极限,尽可能向天空,甚至向宇宙发展,写出优雅浩瀚的东西”。
《上海宝贝》以深情坦诚的笔触描写异国情侣对女性情欲的触碰和探索,也有法国女作家菊哈斯的中篇小说《情人》的韵味。
这本书最煽情的地方是性爱场景的描写。在台湾女作家中,李昂的性描写以大胆著称。李昂其实是一个很道家的作家,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她写性是为了反映社会问题或者分析男女之间的权力关系。她的性描写大多不是为了表达情欲的解放和感官的愉悦,而是对隐喻的批判和埋没。卫慧比李昂更不受道德约束。性就是性,乐就是乐。卫慧准确地展现了女性对情欲的生理反应,把性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健康地对待,用诗意的描写美化和典型化了性的快感。然而,在台湾省一些新生代作家的情色书写中,性要么是苍白的,要么是闹剧的,要么是半遮半掩的,这与小说中人物的发展关系不大。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卫慧,有“晚生代”、“新新人类”之称的女作家,1973年出生于摩羯座。1995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做过记者、编辑、电台主持、咖啡服务员、瘸腿鼓手、不成功的广告文案,编剧、导演、演过话剧,参加过' 99国际超市艺术展。现居上海,写作。出版的作品有《蝴蝶的尖叫》、《水中处女》、《像卫慧一样疯狂》、《欲望的手枪》等。一些作品被翻译成美国、德国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