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来讨论这个问题!~!~高分求准确答案
有竞争才有发展,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是对于中国的硬件行业来说,这种竞争的发展趋势颇令人有些担忧。关键词:引言首先是中国的大环境,国内与国外有个很大的区别,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软件产业远超硬件,国内正相反,硬件市场很大,比软件产值高好几倍!原因很简单:优秀的软件人才出国的出国,进外企的进外企,软件公司规模不大,正处于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痛苦过程中;硬件产业是从台湾过来的,设计是台湾的,大陆工厂原先只是oem代工,说穿了和80年代初生产录音机等电器产品的流水线差不多,本质属于现代机器较多的“劳动密集”工业,较简单容易普及,国内电脑普及率不高,对电脑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上经济基础决定了品牌电脑不可能大规模进入家庭,所以兼容机及配件自然而然成为市场主流。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硬件生产基地,几乎所有的硬件品牌、型号都可以在市场中看到。激烈的竞争态势、不完善的市场规范必然带来很多幅作用:一、 品牌效益和oem代工现象的盛行经过无序的拼杀和市场无情的淘汰,在某些成熟的企业里,浮躁的心态已经大大减少,大家充分认识到“诚信”两个字的重要性:产品的优秀品质+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市场渠道+企业知名度才是赢得消费者“芳心”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成了市场推广的重点。单一产品的知名度通过媒体投入——炒作的方式很容易有提高;可是,单一产品发展到后来因为市场的饱和难以进步,在技术差不多成熟的时候,想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是异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落在横向发展,即扩展新的产品上,但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并非所有厂家都有实力进行生产,于是请专业厂商贴牌生产成为了普遍流行的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只要保证产品质量,能以较好的价格买到服务有保障的好商品就行。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许多不同品牌的板卡类产品长得一样——线路板设计、元器件选用和制造工艺水准但价格却有很大差别,充分说明了oem的普及性。从品牌和oem的角度上,我们可以发现:硬件同化是产品的同化。当然这种同化我们认为总体上还是好的,因为它能带来质优价廉的产品,我们同时需要强调一点,我们决不认同某些厂家急功近利的行为,他们会以所谓的“同化”来欺骗消费者,用表面的相似隐藏偷工减料和品质缺陷,让消费者上当受骗!与他们作坚持不懈的斗争,是小熊作为引导大家理智选购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技术移植现象现代社会信息四通八达,硬件产品的技术研制水平始终在突飞猛进,但对于业内产品来说很少有永久的机密——专利法其实是用来保护技术机密的,打个比方:精英的双子星出品后,三个月内类似的产品满大街都是;大家也可以点一下,双bios的主板不止技嘉一家有吧?所以说技术实现手段不同,但各家生产的产品还是比较类似的,自己想不出的创意可以借鉴别家的产品。好的功能大家都有,对消费者是一件好事情,今后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及,硬件同化是技术的同化或者说创意的同化,也许某一天我们会发现,除了外观和用料外,我们买的产品唯一不同点就是品牌与功能。这种现象是双面刃,如果发展得好,可以促进小厂家的技术进步,如果发展不好,消费者可能买到设计功能不完善的产品。三、硬件同化也是劣势竞争的标志有竞争才有发展,硬件同化其实是一种很无奈的事情,因为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硬件产品种类虽多,仔细点一下每种配件上面的主芯片却只有几种:比如cpu,就intel、amd和via三家,ide硬盘也ibm、迈拓(昆腾已经给收购)、希捷、wd四家(当然还有富士通等,很少见)……食人之禄,然后生产出的产品不可能超越原有芯片赋予的功能,某些厂家大肆宣称的功能不过是小打小闹或者干脆是修补原来的bug,如此看来,硬件同化的结果是必然的,大家都用相同的芯片、芯片组,用公板设计,能有不同之处倒是希奇之处了。以主板产业为例子:前几年有超过几十个品牌同台献艺,这两年大浪淘沙后,仅剩下不到十家在市场上占据了销售量的大头。市场是无情的,只有牢牢把握住消费者的心理,不断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般调整自己,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商战中如何才能掌握先机呢?大品牌搞横向联合,把多种品牌联合捆绑优惠销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消费者在取得实惠的同时必将记住你;小品牌呢也不是没有机会,抓住产品特性来个大降价或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动也是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手段。最怕是价格大战使得产品的性能大为降低,举个现实的例子,大家知道最近彩电降价的事情吧:29’xx彩电号称价格大幅下跌了40%,从3000多一下子跌到2000以下,其中原来彩管用的是北京松下的碧明管,里面元器件质量很好,现在用了未知的彩管,也就值1000多,那么消费者能说买到了相同的东西,得到了天大的实惠吗?在此笔者想申明这里并不是影射某些电脑厂家,而是提醒消费者碰到好像占了特大便宜的事情先动脑筋想一想,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己任的商家或厂家是不是突然转性要做善事了,亏本卖吆喝还要承担今后的维修费用?这种事情很明显就和美国佬想派侦察机到中国上空洒美元一样是痴人说梦。四、如何选择“不同化”产品前面三节说了产品同化是大势所趋,那么消费者是否就没有选择了呢?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不!!!我们可能无法避免假冒伪劣在市场上出现,但我们有权利选择购买什么样的产品!比如市面上nvidia显卡一支独秀,除了增加成本的双头等卖点着实不多,但厂家为了提前打响价格站,只有拿显存开刀,如此种种出现怪现象:gts显卡却配了sdr!……再比如,市面上有一批kt133主板却配686b南桥芯片却仅仅比kt133a主板便宜了一点儿,想想看,作为不了解的消费者买了这些产品后,本质上会损失多少?由此,我们希望消费者能不为概念战和价格战所迷惑,加强自身保护意识,帮助自己提高消费水平。这方面,小熊网站和众多媒体当然会帮助大家***同进步。五、结论总而言之,信息爆炸的时代,硬件同化是大势所趋,我们思想,知识可不能被js同化,从普遍现象发现本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硬件知识,才能买到更出色的产品。
在2005年的投资工作中我们如何挖掘计算机行业的投资机会呢?我们将从产业发展趋势中发现投资机会。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计算机行业中硬件行业和软件行业的发展情况。其次我们探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从中发现和挖掘投资机会,然后我们重点分析有投资机会的公司。
计算机硬件行业竞争激烈业绩下降产业处于整合过程中计算机硬件行业的竞争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竞争使企业的毛利率不断下降。我们从国内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中可以明确看出计算机硬件行业的盈利能力处于下降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部有些公司必然在竞争中失去竞争地位,处于亏损状态,这些公司的出路要么是退出市场,要么是接受兼并重组。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很多二线品牌目前已经消失了。在国际市场更多的表现为重组,比如惠普兼并康柏,联想兼并IBM的PC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年我国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增长很快,但是这主要是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国内计算机企业受益很小。
软件行业苦乐不均,有些企业依然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我国软件行业公司主要从事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开展信息化的进程有所差别,那些开展比较早的行业,信息化应用已经进入成熟期,软件公司的业绩开始下降,对于那些刚刚开始推广的行业,信息化工作还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软件企业的盈利状况还很好。
目前盈利比较好的应用领域是金税二期和电信网管领域。其他应用领域的软件公司盈利状态都不太理想。 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是金税三期和3G 目前我国金税工程二期的推广工作已经完成,现有一般纳税人都已经安装了增值税发票的税控系统,我国对增值税的管理已经实现信息化,接下来要推广的是金税三期工程,对增值税发票以外的所有发票的税务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这个市场规模要比金税二期的市场规模大很多。金税二期的市场规模是150万户左右,而金税三期的规模是3000万户左右。所不同的是金税二期是由一家公司垄断了市场,金税三期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很多。
另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应用领域是3G。3G是一个讨论了很多年的议题,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市场各方普遍预测2005年有可能是3G牌照发放的年份,国家管理部门也明确表示要积极推动3G的进展。3G的开展不仅能够带来通信设备的市场需求大幅度增长,同样能够带来电信应用软件市场的大幅度增长。从事电信应用软件业务的公司将从中受益。
计算机行业的重点公司新大陆参与了金税工程三期税控收款机标准的制定,公司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储备比较充分。公司的民营体制决定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取得领先地位。航天信息垄断了金税工程二期市场,每年新增用户可以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益。公司参与金税三期的推广,使公司的业绩能够有所增长。亿阳信通在电信网管领域具有垄断优势,公司目前市盈率不高,2006年开始业绩会有较大的增长。华胜天成专注于电信领域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应用,在此领域有一定垄断优势,公司业绩会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