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人物简介

陈蓉

陈蓉,原名德荣,1966年6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镇。她的祖籍是重庆巫山县。中国女作家、编剧,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1975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常青树》。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1982她是话剧电影《人到中年》的编剧,为此她获得了第五届百花奖优秀编剧奖。198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王子村的秘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6,他的短篇小说集《错了,错了,错了!已发布。1990,担任话剧电影《喜剧明星》编剧。1994年发表散文《中年是短暂的——陈蓉随笔》。

中文名:陈蓉

别名:德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镇

出生日期:1936 65438+10月3日。

职业:作家、编剧

毕业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主要成就:第五届百花奖优秀剧本奖。

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代表作品:中年人,王子村的秘密,喜剧明星。

祖籍:重庆巫山县

人物体验

陈蓉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从武汉到成都,到重庆乡下,到北平,再回到重庆的漂泊中度过的。在1951,陈蓉决定离开他的家庭参加工作。之后,她考上了军队文工团和西南工人出版社。她家庭的影响使她在歌舞和书籍之间更喜欢后者。结果她成了出版社销售部的售货员,经常背着书沿着嘉陵江到厂矿卖书。从此,她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2,在西南工人日报读者来信组工作;白天分发来信,晚上录广播新闻,努力学习。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作家。然而,她自学了俄语和所有高中课程,并广泛涉猎解放区文学和苏联文学。

1954考入北京俄语学院(后为北京外国语大学)。1957,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音乐编辑。之后,他做了俄语翻译。“文革”期间,和“老市委”的干部一起,被送到北京通县马驹桥公社进行贫中农再教育。之后,她做了一年插秧、挖田、挖河、喂猪的工作,并作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一员,在群众和干部中工作。

1973年,陈蓉回京,在五中当俄语老师。1975年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常青树》。1978年7月,小说《光与暗》出版。1980年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发表在《收获》杂志上,塑造了眼科医生陆文婷的形象,并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同年,他写了一部中篇小说《永远的春天》。

1981年,他出版了一本小说集,《陈蓉小说选》。1982她是由王启敏和孙瑜联合执导的话剧电影《人到中年》的编剧。她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五届百花奖优秀剧本奖。同年,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集《王子村的秘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3,创作中篇小说《真假》;同年,中篇小说集《陈蓉中篇小说集》出版;随后,他的短篇小说集《王子村的秘密》出版。

1984,中篇小说《杨与萨特研究》出版。1986年,《陈蓉纪》中篇小说集出版。同年,他的短篇小说集,错,错,错!已发布。从65438年到0990年,他担任戏剧电影《喜剧明星》的编剧,这部电影讲述了梁紫追求她成为电影明星的梦想并与张玲玲结成夫妇的故事。1994年发表散文《中年是短暂的——陈蓉随笔》。

个人生活

陈蓉的父亲毕业于中国大学法律系,曾任国民政府法官。她的丈夫是范荣康。婚后,他们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梁左、田亮和梁欢。2001年4月25日,范荣康在京逝世,享年71岁。

主要工作

文学作品

电影剧本作品

获奖记录

性格评估

尽管陈蓉渲染和描写了色彩丰富的女性形象,但在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背后,却让位于对女性问题的思考。作为一名女作家,陈蓉将女性意识转化为人民意识,并将她的社会探索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宏大视野之上。陈蓉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揭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和社会风气。陈蓉与其说是写女性,不如说是通过女性的烟火和蜡烛来照亮整个人类面临的困境。这种受主流意识形态支配的思维定势无疑被陈蓉贯彻了。这种写作状态既是一种自省,也是一种启蒙。由于陈蓉以直面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他的文本中有着深刻而迫切的人文关怀,有着“超性别意识”的自觉表现。虽然陈蓉对女性的描写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的性别意识,但她的性别意识并没有表现出朔尔瓦特所主张的“女性”阶段,也就是说她的文本缺乏女性的自我发现,而是直接认同了中性的价值观(《职大学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