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青词宰相”指的是谁

严嵩,是明朝的权臣,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他与同朝的夏言“倶以青词得幸”,时人讥讽二人为“青词宰相”。

严嵩专权国政长达20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权臣之一。所谓青词,就是道教斋醮时上奏天帝所用的表章,因为是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而得名。

扩展资料

明世宗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玄修上,热衷于炼丹制药和祈求长生。在那些看似神秘的仪式中,世宗经常需要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如果谁写得好就可以立即加官晋爵,甚至入内阁。

当时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因进献青词而得宠,严嵩由于文笔颇佳,因而所作青词非常合乎世宗心意,因此找到了一条升官的捷径。当时,与严嵩齐名的还有夏言,夏言曾担任过礼部尚书,后来又担任内阁首辅,他在严嵩的政治生涯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曾经是严嵩向上攀爬的阶梯,后来又与严嵩相互倾乳,在经过了长达十余年的相互倾乳之后,夏言最终被严嵩陷害,惨遭弃市。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月,世宗举行“尊天重典”,礼部尚书严嵩尽职尽责,作青词颂德,被特加太子太保,而后平步青云,官至宰相,权倾朝野。由于严嵩是由青词而得宠,因此被人成为“青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