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中的二郎神杨戬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戬是玉帝的侄子,出身高贵,身世坎坷。他曾经反抗诸神劈山救母,也试图阻止侄子用沉香救母。杨坚也是中国神话中第一个有效的战神。作为玉帝的侄子,他和玉帝的关系并不好。“听曲子不听公告”是极端人格的表现。
玉皇大帝封他为“英雄、豪杰、智者、仁者、王”,道家称之为“真君子”。但是,二郎始终对这个大叔不理不睬,坚决不肯住天堂。相反,他在阴间得到了熏香。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是一千二百年的草头神。对玉帝来说,他是“听调不听宣”,也就是说,他只服从命令,从不与任何人交朋友。这是“心高认天庭,性傲居河中。”
杨戬笔下的“美与精致”与杨戬笔下的“迷云冠、水化服、腰丝绦、脚在”并无二致,只有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一个骄傲的人。“我跟他输了,不用帮他了。”我打他,烈公不用帮忙。”“可惜老先生不是个正直的人”,从这两句话就能看出来。因为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战神,百姓对他毕恭毕敬,可以说是数一数二。关于他的出身有很多传说,在民俗中并不多见。【编辑此段】杨戬生平故事传奇英俊潇洒,耳畔肩头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领浅鹅黄色。
金靴衬龙袜,玉带花八宝妆。
腰间挂着弹弓,手里拿着一把三尖两刃枪,一弯月牙。
斧劈桃山一次救母,子弹打中双凤。
惩罚八怪是众所周知的,加入梅山七圣也不过如此。
心高不认天庭,性傲居河中。
赤城赵辉凌影盛,昭然苍茫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二郎真君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形象惟妙惟肖,但被誉为“天庭第一战神”的二郎神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他是何时何地流传至今的?
首先,从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的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期,二郎神的传说为百姓所熟知,所以这首诗只是泛泛而谈,书中没有任何解释和注解。但是到现在,一大堆关于二郎神的传说都被淹没了。如诗所云,“斧劈桃山”犹知,“凤凰”不知所云。
首先,杨戬的出生是外遇的产物。据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她因羡慕人间有情而偷偷来到人间,结识了的学者杨,并与成为朋友。并生了一个儿子,杨坚。
二郎神有劈山救母的事迹,但他劈的山是桃山,用的武器是斧头。根据《西游记》记载,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在人间嫁给了一个叫杨的人,他们的儿子叫杨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郎神。玉帝因为妹妹嫁给了凡人而大怒,于是把自己的妹妹(也就是二郎神的母亲)放在了桃山下。后来二郎神(玉皇大帝的侄子)“用斧子砍倒了陶山”,救了他的母亲。《劈山救母》也出现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当初“砍山救母”的故事肯定是关于杨戬的,后来加进了故事里,改了“莲花灯”的故事。笑起来有理有据,因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带有明显的古代神话色彩,而沉香的故事显然要时髦得多,形成的也比较晚。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两个故事一脉相承,包括人物关系也是母子,侄子,叔叔。
《二郎宝卷》主要描述了二郎真君的出生历史:二郎神之父杨天佑,是天庭“金童”,雀州市秀才。母亲云华仙爱上旧爱,私下嫁给杨天佑,生下二郎真君。因为违背天条,她被孙行者困在郭华,压在泰山下。后来二郎神在天上斗牛宫受西王母指使,“上山捉孙”,劈山救母云华仙,转而以泰山压孙行者。《二郎宝卷》是这样描述二郎神的形象的:“开山斧,双刃刀,银弹金弓;升天,乘云,行云;绑妖锁,斩魔剑,八宝全有。看妖镜,看魔,六贼臣服;三顶山帽,杀气腾腾,顶上三盏灯;八宝,四带,束腰;黄袍上八爪龙,紫雾弥漫。”(见《二郎宝卷,乞签第十广西造》)“二郎变神通,八圣宝随后,先出去收牙,黄毛小子护着我。接受七圣为护法后,白马白狗各有前因...梅山七拜,拜兄弟。英俊的将军会永远支持他们,天地会随着春天变得神圣。白马骑在马上,白狗紧随其后。关将降魔捉鬼,邪灵不见。”(见二郎宝卷。《二郎宝卷》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极为相似,其中“治牙”即“郭压直”的拼写与元明以来二郎神的杂剧相同,而“白狗神有”则与《封神演义》中的“瘦狗”呈白象形状。
为什么会有姚记晒了十天的说法?
虽然版本不同,但都是以二郎劈山救姚姬而告终。而且最后要么是姚记母子全家团圆,要么是两夫妻回天,儿女被封...虽然他们在回到这个家之前历尽艰辛,结果却是皆大欢喜,天帝也没有做出将满头白发的姚姬在十日活活晒伤的恶行。那么这种说法从何而来?或者回来翻翻我们最古老的神话《山海经》,这里或许会有答案。
“丑女尸生杀于十日。在丈夫的北方。用右手刷他的脸。第十天,丑女住山野。”这段话可以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找到。我们前面提到过,所谓“尸”是当时执行部落仪式的女巫,所以“丑尸”是名为“丑”的女巫,而不是名为“丑”的女尸。否则“生杀十天”这句话说明不了什么。开个玩笑,有杀尸这种事吗?
关于这个名为“丑女”的女巫,《山海经》中有多处提及:“有人身着蓝色,脸上蒙着衣裙,故称丑女之身”(狂野西部经典),“海中有两人名为丑女。丑女有一只大螃蟹”(海外西经),这只大螃蟹在海中一个叫古蛇国的岛上,“西南面群山环抱”(海外北经)。可见这个丑女人要么是海神,要么是专门负责祭雨仪式的女巫。《左传》和《论衡》都提到丑女是能通灵鬼神的巫师,大旱时跳舞接神祈雨。
所谓“白发男”并不丑,但有三种Hiderigami-Hiderigami,其中一种是“僵尸变的,都可以防旱防风雨”。清代志怪小说《伍兹余》中有一个“Hiderigami”,被塑造成“一个容貌栩栩如生、全身白发的女性干尸”。古时候有一种说法,认为Hiderigami是大旱的征兆,所以有求雨节烧Hiderigami祭雨。至今,在四川汶川渑池还有一个“驱赶英烈上”的仪式,一个扮成英烈上的人躲在一棵树下,由一个巫师带领,在山上到处寻找,直到找到“英烈上”,把他赶下山来祈雨。
在我们一般的理解中,祈雨无非是祭拜龙王或者雨神,插龙牌,甚至赛龙舟,但是在古代,很多祈雨的仪式都是相当残忍的。今天学者考证,古人大旱求雨,有“暴力聚巫”之法。“巫被饰为Hiderigami,以暴焚之,巫亦暴也”(袁珂校《山海经》)。而《山海经》中的丑女形象都是“巫女形象”,“右手遮脸”,“衣袖遮脸”,呈现出被太阳淹没的样子。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白发装扮的Hiderigami进行了祈雨仪式,而不是姚姬。因为《山海经》中姚姬的名字是“女尸”,可能有人会误解为“女丑尸”的缩写T_T,作者在此完全无语!此外,民间还有“二郎山骑日”的传说,与《山海经》中的故事不谋而合,即尧帝见丑女死于日下十天不肯恢复正常,只好派神枪手伊射日,从而创造了玉帝派姚姬赴日十天的罪名,所以古代并没有杨牧死于日下十天的说法,只是。
有些好人为了编造故事而重写故事。【编辑本段】关于杨戬和杨戬的传说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封神演义》。在这部集道、段、佛、人间于一体的巨著中,昆仑派十二仙之一的杨坚是一位名师。从第一次出现在魔法家族的战斗中,四位将军就包围了西琪城,他们牢牢占据了姜尚第一战指挥官的位置。以前的哪吒和以后的黄天华都比不过他。杨戬初出茅庐时,头戴云冠,身穿水化服,腰间系丝绦,着道袍。一次拜访后,他让姜子牙脱下免战牌。“不看战局,如何随机应变?”说话极端自信又不显傲慢,真的是千载难逢的人物。哪吒用他的智慧除掉貂的时候很惊讶,一点也不吹牛。“你和我的徒弟不一样!”给哪吒留足面子。杨戬不仅是一个谦逊的人,还是一个善良的人。杨坚攻打周信时,担心城中百姓可能被屠杀,于是当机立断,用哮天犬解决了周信。《封神演义》里,杨戬是个完人,还是真神!
杨戬作为中国神话中第一个有效的战神,被打败的次数非常有限。有一次,他用胳膊去接余华的化血魔刀,希望看看刀上有没有毒。这一次,他并不感到羞耻。还有一次,他在天河阵中被三霄娘娘用混元招抓住了。要知道文殊、普贤、慈航等十二真人被抓,最后还是原始佛和老子出面摆平。这一次,失败并不可耻。
除了这两次危机,杨坚基本上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他多次在危难之际力挺大局,被评为“智勇双全,千古功勋!”但是这个杨戬没用。他一直是谷物检查员。也许姜子牙的小卖部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全军宁被围,不要杨戬。小时候经常想,姜子牙要杨戬当先锋,恐怕是一路高歌猛进,而且不是哪吒、雷震子等人来演。甚至当瘟神吕岳把整个西樵城放倒,只剩下杨戬和哪吒可走的时候,哪吒也慌了。“人被杀了你我怎么反抗?”杨戬平静异常:“我有自己的退路计划!”凭着散豆变兵的本事,把郑伦吓退了,白马的龙身上还挺有银鞍闪闪的。另外还有两个粮官,一个是涂,另一个是。这三个人都是奇怪的人,但是打不了多久,只能在业余时间帮忙打两场。想到这,颇有些觉得杨戬和赵云的孤独感很相似,赵云是得不到重用的,也许是另一种重用,主要是保护小盘、巡逻等杂务。十诫截击之战,杨戬探阵,侥幸逃脱。他来去自如,多么潇洒。但杨戬的绝技叫“九天弓玄”,类似金刚神功,百毒不侵,元神出窍不伤。杨戬以此技击败文大师,称其为手中无敌双蛟金鞭。在眉山七魔之战中,杨戬接连斩杀了几个妖魔,最后和他的上司白猿精(这个妖魔曾经杀死过周朝大将、杨戬的亲密战友)打了几百个回合。这也是战后杨戬遇到的唯一一个对手。最后当然是杨戬捷足先登,全身而退(白猿精被菩提诱成原形,后化为石头,是1500年后的孙悟空,与梅山六圣为悟空哥的名号一致,大哥改安抚他们杨戬。)
其实还有一些关于二郎的趣事,比如他的宠物——大家都知道他的呼哧呼哧的狗,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只鹰,对吧?其实二郎出现的时候应该是鹰架竖狗的形象,西游记里有提到。同时,从诗中来看,他还精通暗器——“腰间带着弹弓的月牙儿”,这似乎在《封神演义》中出现过。
杨戬最威风的时候,大概是被邓单于打败的时候。虽然被打了,但火星还是爆发了。只是不知道,他还在穷追不舍。他是神秘的保护者,和孙悟空一样,也是铁血战士。
《西游记》里的二郎神,“外貌之果是新奇,打扮精致。整体就是:帅气帅气,耳垂和肩膀都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领浅鹅黄色。金靴衬龙袜,玉带花八宝妆。腰间带着弹弓,一弯月牙,手持三尖两刃枪。”(《西游记》第六回)“他从前罚过六个妖怪,帐蓬前有梅山兄弟和一千二百个草头神。它们是奇迹,有72个变化。”即“眉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郭申和大将军李志坚;这个“郭沈志坚”暗含着“郭雅价值”之名。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期间,“抖擞神力,化身为参天人物,双手捧出三尖两刃神锋,宛若华山之巅之峰,面青牙赤发”。他放出一只“精狗”,在孙悟空的小腿上咬了一口,又拉了下来,趁机抓住了孙悟空。(《西游记》第六回)后来,孙悟空等人取经途中,在比武国广金寺塔上追到了偷舍利宝的九头虫怪,遇到了打猎回来的二郎神和六个眉山兄弟。不考虑之前的差距,二郎神孙悟空帮忙皈依佛门,学习佛经。他“拿了金弓,装了银弹,拉满弓,打了起来”,放了那条好狗。”王跳起来,咬了一口,把九头虫的头咬得血肉模糊。怪物痛苦地逃走了(《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这部小说里的二郎神虽然姓杨,但是他的长相,弹弓,三尖两刃刀,鹰狗,甚至结拜兄弟(眉山七圣),似乎都属于二郎神虞照。这清楚地表明了小说《西游记》与元明戏曲中二郎神传说的密切关系。
《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帝的侄子,杨军的儿子..除了“砍山救母”的传说,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追寻,那就是写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二郎宝卷》(以下简称二郎宝卷)和《二郎宝卷》。前者,刘有《元明清宝卷》一文对此作了十分详细的论述(见《文献》第3期,198)。后者在胡适的《真空卷后记释》(见《胡适古典文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中有详细描述。《二郎宝卷》分为上下两卷,每卷末尾都写着:“大明嘉靖九月三十四日在任旭荣登。”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西游记》最早的出版时间比这还要早20年(公元1592年)。如果像《西游记》通常所说的吴承恩晚年在家(公元1568年离开长兴成职后),二郎宝卷是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写成的。即使按照吴承恩在青壮年时(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写西游记或已完成初稿”的说法(见苏星《吴承恩年谱》),也不太可能出现《二郎宝卷》作者十年后能看到《西游记》初稿并据此改写成《二郎宝卷》的情况。因此,很有可能二郎宝卷或以此为基础的二郎神民间传说对《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吴承恩的刻画产生了影响。
在明代,二郎神的传说广为流传。当然,不可能只有一种说法,细节上没有区别。《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最后的作者)曾看到二郎神的画像,并为《二郎神歌》作序。其序曰:“二郎搜山卷,吾乡吴公家产。在丢失了50年后,他的后代孙权子在了解了巩俐的家庭后,把它拿了回来。绿毡回归,刀剑重叠,堪称奇迹,可见《二郎搜山图》历史悠久,弥足珍贵。《二郎神寻山之歌》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是:“少年美而清,本部奉物灵而星飞使山空。名鹰斗狗,大刀长刀霜雪。猴子难延寿,狐母空酒泣血。江水翻海,搅动柳丁,但怪物们并没有陆续发现,绿锋突然狂啸一声,金锁缠住了恶龙。魔兵猎魔也猎兽,探洞抱巢无处可逃。人生得意,虽爪敢冲。”(《射阳求生稿》卷一)《二郎搜涂山阁序》成书于嘉靖十八年(1539)。作者正值壮年(36岁),指挥神兵,挥舞大刀长刀,对着“美少年”二郎射鹰纵狗。救月有目标救日弓,世上无英雄。这大概就是作者在《西游记》中描写二郎神恩威并施的内在动机吧。
元明戏曲中二郎神的传说非常丰富。今天涉及二郎神传说的元明杂剧有四种:《西游记》杂剧(杨评点版)、《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灌口二郎斩》等。《西游记》杂剧第八回写道,观音菩萨秘密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戏玉帝,十官差”,第四官是“二郎灌口”。第四本第十六期说猪八戒是黑风山的妖,抢了民女裴海棠。后来孙悟空救了裴海棠,问她妖怪的事。裴海棠道:“那怪喝醉了,说怕二郎精狗。”后来猪八戒去找了裴海棠,把唐僧带走了。孙悟空来到南海向观音菩萨求助。于是,二郎灌口遵从观音菩萨的法门救唐僧,与猪八戒大打出手,放出了“精狗”。“眼见为实,我抓了猪八戒。在这里,剧中并未说明俘获猪八戒的“瘦狗”的具体形象,但在后来的《封神演义》中,对二郎神名为“腰”的哮狗有这样的描述:“仙狗修成小腰,形如白象,状如猫头鹰”——这大概就是凶哮狗的“本来面目”。《西游记》杂剧中有一首《越雕·斗鹌鹑》描写二郎神雄姿的诗:“看了日月沉浮,山川已变。令人垂涎三尺,威风凛凛,姚娅将有一个姓氏。郭直按皂鹰,金头奴引精犬。带着弩,带着弹丸。灌晋江头,李安运栈边”。这是元明戏曲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但没有提到他姓李还是姓赵。但在后来的戏里,如《二郎神醉锁魔镜》、《灌口二郎神斩蛟》、《二郎神锁美猴王》等,二郎神成了历史的太守虞照。《二郎神醉射锁镜》第一集,二郎神上台说:“我的神姓赵明玉,字从道。我小时候是历史太守。历史上凌源有两条河,河内有一个饺子,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历史老人,告诉我的上帝,我亲手把剑打进水里,剁了它的健康饺子,左手抬起头,右手把剑打出水来。看到地上的七个人拜降,这是梅山的七圣。我神斩了健蛟,集了梅山七圣,白天骑着白马飞升,灌溉了河边的百姓,与我神一起建了一座庙。玉皇大帝赐符盘,加我神为关江口二郎神之位,真清源妙道之王。“在《二郎灌口斩》这部剧里,客串的都是大郎沈的背景,与前面引用的《大郎沈醉射锁魔镜》里的描述大致相同,只不过(余误写)先升天为圣,后降梅山七圣,再剁饺子,只是顺序颠倒了而已。二郎神的将领还包括郭雅志(“牙”和“压”,音转),“牵狗”,还增加了一个“抢刀”。《二郎神锁猴王》中的二郎神,在“北极驱魔院大师”的命令下,带领梅山七圣和众多天兵前往郭华山,捉拿偷灵药和酒的猴王。像《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的“我怕二郎神精狗”,“二郎神锁猴王”也说:“只有清妙真之源,二郎神才能破猴王”,可见二郎神是捉妖拿怪的好手。虽然剧中没有明确说孙悟空就是美猴王,但在第一次妥协中,美猴王曾说:“有三神五姐妹,姐姐是龟山水母,姐姐是铁色猴子,哥哥捉弄三郎太” 这和《西游记》第九部剧中孙悟空的说法差不多:“孙悟空兄弟姐妹五人:大姐远离大山和母亲,二姐是个女巫。 唯一不同的是《西游记》中的孙行者引出齐天大圣,降伏它的是哪吒,不是二郎神。也可以明显看出《二郎神锁齐天盛达》这部剧深受《西游记杂剧》的影响。《二郎神锁孙悟空》重点讲述了神武、二郎神、眉山七圣的勇猛。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花果山三圣。不像后来的小说《西游记》,他们要赌变化,要靠太上老君的钻石切割才有效果。郭华三圣中,齐尧是偷丹偷酒的头目。他勇猛善变,但一旦被抓,就下跪求饶。而大师兄——大圣的形象更为突出,使一根铁棒和神力发生变化,与后世小说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相似之处。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可以说是融合了花果山三贤的形象,连“孙行者”这个名字都是借用了“戏三郎”的。
总之,在二郎醉射魔镜、灌口二郎剁饺子、二郎锁美猴王等剧中,对二郎的形象有了更具体的描述:他“神异多变”(二郎醉射魔镜)、“面红耳赤”、“骑跨龙驹插箭金罐”。他的“三尖两刃口”(《二郎神把大圣锁在天上》)带领“精犬破阵,金子弹驱散妖兵”(《二郎神把大圣锁在天上》)。明代小说集《醒世》中有宋元版《寻靴纪实二郎神》一书,说“古歌牧婧”中有一座二郎庙,供奉二郎神,与北极真王一样有灵性。那庙里的二郎神雕像是“身裹金花,身披绣袍,腰系玉带,满身飞靴”,“手持弹弓”,类似元明戏曲里的二郎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