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化,八闽文学与方言,明清文学

八闽文化,八闽文学与方言,明清文学

明清时期,福建作为北方大动乱大后方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自明朝中叶以来,日本海贼不断骚扰东南沿海,福建深受其害。后来清军南下,南明、郑政权先后以闽台两省为反清根据地。近代以来,福建首当其冲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福建爱国主义文学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有余、黄道周、、、、郑静、卢若腾、林则徐、、谢、林长义等。他们可能表达爱国主义和崇高的愿望;或者歌颂爱国军人英勇杀敌;或忧国忧民,哀国兴亡,利人利己;或者痛斥清朝的腐败无能,以及投降派的贪生怕死;或者揭露侵略者的暴行。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的反清人物。他被俘后,写下了《言八章》、《自哀八章》、《怨八章》等诗篇,哀叹国家的衰落,责怪奸臣的错误。他一生都在追求“古之君子,一时不好,来世必好;百年不报,千古不报”(《黄漳浦集》卷三十六)。郑成功在他辉煌的抗清抗荷一生中,写下了一些充满民族气节的诗篇。如《复台》:“十年复基业,始开静镇驱荷夷。天恒尚有三千客,蘑菇难离。”(《延平二王遗风集》)体现了同仇敌忾、光复国家的远大志向。明朝亡后,陆若腾坚持反清斗争。战败后,他在晋、夏生活了十几年。陆若腾写下了巨大的财富,其中最珍贵的是描写台湾省的爱国诗。如长诗《西游记》描写了郑成功把荷兰赶回台湾、在台湾省建立政权、扩建宝岛等不朽功绩。1840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写了一些反映斗争的诗歌,表达了他在禁烟和英国侵略的激烈斗争中的爱国情怀。例如,云前辈的词“高阳台韵”描述了虎门鸦片毁灭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的壮举。林则徐禁烟的胜利,切断了一小撮汉奸从鸦片中牟取暴利的财源,因此遭到攻击和诽谤。对此,林则徐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毫不动摇,对肖骁不屑一顾:“野人烟扫妖魔,论辩以公树法。域外贪吃狼喜其耳,愿教其吞龙”(《云左山房诗话·第二韵·长老易云》卷五)。在同一时期,福建诗人张吉亮写了大量反映鸦片战争时事的诗歌,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充满了强烈的爱恨情仇,如对英勇杀敌至死的民族英雄致以无限敬意:“慷慨杀敌万酋长,大节将至。”然后命他一个人死,在他眼里他还是活着的”(《四伯子堂诗集》卷三十二)。相反,诗人讽刺那些软弱无能怕死的人:“宁波兵数百,前途无色。我不知道先做什么,先生。”(《四伯子堂诗集》卷三十)在近代福建爱国文人中,林长漪以其独具特色的射雕塔诗闻名文坛。作者通过评论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国反帝情怀,“射鹰”就是“射英国人”。《石华》记载了魏源、林则徐、张维平、朱祁、张吉亮等多位爱国志士的诗文编年史,并进一步以议论的方式批判时政,时代感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李士雄、熊兴林、许由等明末遗民,没有在新朝任职,而是逃往深山,隐居乡间。他们坚守民族气节,忠贞不渝。他的作品可能怀念祖国,抒发亡国之痛;或慨叹人生乱世,哀叹人们生活的艰辛;还是乐天知命,耕田,寄情于山川。慷慨悲歌的精神变成了山川、风浪的声音。

近代福建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入侵,但也较早地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学。福建产生了两位翻译巨人——严复和林纾。严复在翻译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信达雅”理论,这一理论长期以来被翻译界奉为圭臬。他还在自己的翻译中实践了这一理论。《天演论》、《群学之见》等译著虽属学术著作,但其译文朴实典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林纾虽然不懂外语,但在王守昌、魏毅、陈嘉霖等人的合作下,他以惊人的速度翻译了200多种外国文学作品,涉及英、法、美、俄等十多个国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茶花女的遗产》、《黑奴吁天录》、《抢劫后撒克逊英雄简介》、《余生一块肉》(大卫·科波菲尔)、《伊索寓言》等。其实他的翻译是再创作,追求神似,优美流畅的风格,轰动了一代文坛,影响广泛。

明清福建诗坛盛行复古风。《景芝居诗话》云:“明三百年诗风屡变,不可独善闽粤。”福建诗歌的复古风格由张怡宁、蓝人、兰芝等人开创,在闽中达到顶峰,成为中国五大区域诗歌流派之一。在这十位哲学家中,林鸿和高锟高度赞扬唐代的语音和声调,所有的意大利句子都是以盛唐为基础的。音调圆润稳健,格律工整,这也是福建诗人率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闽诗派”,又称“晋安诗派”的原因。后来的郑是“一个精神很强的人,和招徕中原的人差不多”(王世茂:《艺苑集》)。到了明朝末年,还有徐?曹学佺等。

清末全国出现“同光派”,称霸文坛。同光宗的开创者是福建后朝官员陈艳,他主张诗歌要上承宋代,下至韩愈、杜甫,“要有学者的根基,要有诗人的气质”。这是现代宋诗运动的一大特色。同光派之后,按地域分为福建、江西、浙江三派。其中以、郑、沈毓卿、陈等为代表的福建学派最为突出。前两个流派与江西的陈一起,是同光三大家。

明清时期,民族文学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出现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等古典小说名著。虽然福建略逊一筹,但也出现了几部具有地方色彩的小说。《聊斋志异》描写了闽南泉州青年陈三与广东潮州黄武娘的爱情悲欢离合。在福建、台湾省和东南亚广为流传五六百年,搬上戏剧舞台,几乎流传到每个人,影响很大。《台湾省外记》记述了郑志龙、郑成功、郑静三代人的反清活动。小说聚焦郑之龙和郑成功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对清军南下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他们在明末清初不同的人生轨迹和社会面貌。《杜敏别记》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而是由无数个故事组成。内容涉及面很广,有青年男女的爱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欺凌,有侠女义士的奇闻轶事,有神仙救人辟邪的神话,有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小说中的“唐铮”、“王小姐”、“有宝无财”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以自己的经历创造了两条道路:魏和韩的贫困。魏的贫穷和悲哀是作者生活的写照,而韩则表现了作者想有一番作为的理想。这本书是现代狭邪小说的代表作,是后世鸳鸯蝴蝶派的起源。《冯祺记》、《杜敏别记》、《刘桦梦》等小说广泛使用闽南语和福州话,表现了大量的福建风情,使地方色彩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