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世界都是静止的,谁也不需要说太多——读阿城的《峡谷》
2000字左右的短文,每一句都是神来之笔,层次感十足的画面感觉就在那里。
作者首先描述了一个陡峭的山谷,但是作者从来没有直接告诉你这个山谷有多危险。他只会冷静理性的描述,让读者自己去感受。
比如开篇第一句“山势直劈”,一个“直”字,一个“劈”,山谷的高、陡、险豁然可见,使人想起《三峡》里郦道元说的“子夜无日出自亭。”然后后来的“峡顶蓝天,太阳慢慢挤进峡谷”的描述进一步验证了这句话。
既然这是一个危险的山谷,那它一定是茂林道恩·道格拉斯·强森,经常有狼、昆虫、老虎和豹子出没。但作者说树“吓得跑了,倒在那边”“石头在峡根昏迷不醒,一动不动”。这些拟人化的静态描写把静物变成了动态,生动地写出了山谷的萧条和寂静。
作者还会写静止状态下的动物,比如“鹰在空中飞来飞去”“蛇不眨眼,和石头呆在一起”。这样的峡谷,如同地层之深,千页之厚,层层叠叠,让人感觉寒气逼人。
这样的峡谷很安静。作者仍然通过动作和声音来烘托寂静和神秘。鹅卵石落下时“声音左右摇摆起来”,峡谷又窄又深又长,不说空谷的回声,就是声音在耳边回响。
“我忍不住咳了两声,不过这是我自找的。”
这荒山有人吗?
是的。
“三五个人在高处。.....门是开着的,但看起来像是睡着的人。”
一切都是冰冷而孤独的。屏蔽了世间的一切浮华,只有立体的怪石和阴影。人是山的点缀,山是人的背景。
世界很安静,谁也不需要说话。
然而,一个骑手出现了,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寂静。
如果你没看到他,先闻闻他的声音。一是“有点响声”,“马的腿动得很紧,蹄子踩在土路上,发出闷闷的声音。”可想而知,马在陡峭的山路上走,步子小,步子快。
"在石板路上,鞋子像珠子一样脆."马不停蹄,快来。
这时候我们看到了骑手的真面目,作者的文笔极其简洁。“一脸黑肉,鼻子直嘴紧,眼睛细颧骨高,睫毛如漆。”然后我写了衣服,手里的剑,靴子和脚趾。人物描写干脆利落,人物形象生动。
接下来写骑手喝酒吃肉。
完全没有语言,只是描述动作,比如“手掌在桌子上划一下,会发出吱吱声”,喝汤的时候“喉咙响得满屋都是”。
这个骑手从哪里来?你去哪里了?他是做什么的?我们不知道。只觉得马蹄声脆脆的,然后就闷响了。过了许久,才听得风声和旗声,山谷又死了。
这个“峡谷”里的人物、环境、情节都很简单,但规模和容量都是巨大的,有着无与伦比的内在张力,给人一种无限的压迫感和压迫感,让人屏息以待,让人觉得悬疑。
阿城的文笔总是这样,简洁明了,三字短句,四五句,但一句就是十句,恰到好处,让你的心越提越高,悬在喉咙里打磨,却在匆忙中没有出口。
我想起了海明威的《黑仔》。有人说海明威的作品就像一座冰山。他只写了八分之一,其余的八分之七都在海里。
也许这个“峡谷”也是一样,我只能读到一些表面的内容,真正的内涵隐藏在深海里。
整个世界都静止了,我又何必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