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朴的《恶之花》
《孽海花》的原作者是金天傲,他先写了六遍。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发表在留日学生办的革命刊物《江苏月刊》第八期。把手稿送到曾朴的萧硕林书店后。看完之后,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并对小说的写作提出了一些建议。金天桥是一个诗人和学者,但他并不是一个自觉的小说家。因此,他与曾朴* * *,决定回到全书60章,并改为曾朴。曾朴接手后,他继续写下去,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一口气写了二十章。光绪三十一年、三十二年,第一集(1至10)和第二集(11至20)由萧硕林社在东京印刷出版,十分亲切。光绪三十三年(1907),《晓说林》杂志出版后,继续出版了25期。1927年,《真善美》杂志创刊,陆续出版了修改后的第20至25章和新写的第26至35章。1928,真眉山书店再版一、二版(20册)。1931年后,出版了三集(21到30次),再以30轮为一册再版。建国后再版30次。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更新版,31至35页为附录。
金天傲写《孽海花》的时候,正好是沙俄皇帝要占领中国东北的时候。此前,洪钧赴俄时,曾花重金购买并重印了俄国人制作的中俄边界地图,并将帕米尔的一部分划入俄国,以弹劾官方。所以这五十年来的政治小说(金天傲访者之问,答关于赛金花墓的信)都是以俄国使臣洪(君)为主角,以赛金花(曾本的傅)为配角来写的。曾朴接手后,想借主角的线索做整本书,尽量容纳过去三十年的历史,避正面,特意衬托一些有趣的轶事,衬托大事件的背景(“修改后要说的几句”),于是改名为历史小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版广告说:本书以名妓赛金花为中心,描述了近三十年来的新旧社会历史,如旧派时代、甲午战争时代、政变时代等。在1927之后的修订版中,删除了第二循环中大量强烈批判专制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文字,有损思想内容。
《孽海花》是近代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都很高的小说。作者和金天傲* * *拟定了60章,最后一章是专制的终结,自由之神也放出了自由之花。而且作者在《恶之花》中的人物列表分为守旧派时代、三午时代、政变时代、义和团时代、革新时代和海外运动,可见原本是打算等到义和团之后的革命活动再写的。然而,这本书并没有完成,只是在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之前。书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暗指当时的人。以金□和傅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一大批学长。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描述了从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失败约30年间的文化变迁和政治变迁。从中可以看到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帝国主义者与后党的激烈斗争,顽固派、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等政治势力的大起大落,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学术、文化的变迁。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封建文人的昏庸和堕落。全书200多个人物,从最高统治者慈禧、光绪,到官场中的达官贵人,再到下层社会的妓女、听差,涵盖了帝王宫殿、官僚客厅、名园文学场、烟火青楼、德国的交际场、俄国虚无主义政党革命等等,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有些人物,如金□、傅、、王二、夏等。,写得绘声绘色,让读者耳目一新,在当时影响很大。“负余”说:最近又出新小说,心事万千,不乏好结构。而那些有才华,有深意的,就以“邪海花”为巨人。
曾朴交游广泛,阅历丰富,对当时各界人士都有直接的观察和体会。他既熟悉中国的传统知识和各种文学风格,又熟悉法国文学,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所以《聂海华》这本书在选材、结构、语言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曾经说过,虽然《孽海花》也是将大部分短篇组合成长篇,比如不是直线穿,而是迂回穿,收放交错,开成球状的花(“修改后要说的几句”)。在遣词造句的选择上也有很多磨炼。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巧妙,文采横溢,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中所表现的新派和旧派的观念是笼统的,作者对轶事的追求往往影响到人物政治观的明晰。作者也大多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唯心主义的解释,归结为一些偶然的表面原因。赛金花的风流韵事经常被详细描写,表现出华丽鉴赏的感觉。这本书出版后,风靡一时,评论、考证、续篇蜂拥而出,形成一股金花热,其社会影响也有负面。
1943年,曾朴故里燕谷老人(张虹1867 ~ 1941)发表《续恶之花》。全书* * * 34章(从31到60章),故事叙述到辛丑和约,是作者代写的,在续集中比较有代表性。除了《洱海花》之外,曾朴的作品还包括第一部自传体小说《鲁南子》之《爱》。歌剧《雪梦》原著;《后汉书补》和《后汉书考》等。还有很多种类的诗歌和札记,没有出版过。发表的单篇文章散见于《晓说林》、《真美善》杂志和《曾蒲纪念专刊》。有雨果的小说、戏剧《93》、《微笑的人》、《卢伦勃朗·鲍斯奇亚》、《奥纳尼》等多部译作,还有左拉的《南丹与南侬夫人》、莫里哀的戏剧《女校》。
曾朴的《恶之花》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在其最初的二十四版之后,在1905和1906之间又重印了十五次,印数达五万册,可见其影响之广。后来又陆续修改,持续三十五次,容纳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败约三十年的社会历史。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围绕着两个人物,洪钧和傅展开。他“想借主角作为整本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过去三十年的历史,并以一些有趣的轶事来衬托大事件的背景”,他以“四百万亿同胞,愿你早日登陆”为创作主题。
《孽海花》之所以在洛阳贵,是因为它的思想倾向是进步的,取材是现实的。首先,曾朴是居高临下,观察清廷内外的局势来反映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政治形势。他愤怒地指出:“朝中宋起午,海外失地失诸侯,频同。日本灭了琉球,法国拿了安南,美国拿了缅甸,中国什么也没问,还摆出一副嚣张的样子。”这种概括基本上表现了末代王朝空虚颓废的局面。小说还详细描写了清廷在列强不断入侵下十年两败,上层文人崇尚空谈、醉生梦死,为日益崩溃的危机提供了惊心动魄的验证。在描写政治潮流的变迁和退潮方面,所有洋务运动从兴起到失败,改良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出现,都在小说中有了清晰的反映。如此伟大的概括,是其他三部谴责小说所不及的。
曾朴的视野极其广阔。这部小说的情节超越了中国现实社会的领域,描写了德、俄、日三国的政治生活,特别是对日本革命派和俄国“虚无主义”革命运动的某些章节给予了热情的赞美。小说中还出现了俄罗斯伟大作家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名字,并描述了他们与早期俄罗斯革命运动的关系。俄国人毕叶也宣扬“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民主启蒙思想。如此广泛的阅历和精英视野,在当时的小说家中并不多见。极其惊人的勇气。
更何况在20世纪初的谴责小说中,《孽海花》是第一部以同情的眼光描写民主革命和国民革命的。曾朴警君提醒大家正视中国的现状,“望广大于殿,是君的天下财产,是君的仆从”,并表达了对这种“专制政权”的痛恨。他还写历史事件激励国人觉醒:“只要元世祖是游牧的蒙古部落,酋长之国就曾经占领中国,我们的同胞已经百依百顺90多年了。想想当今世界各国,哪里有这种好说话的人,不管本国人,却教外国人显摆,大多数人知难而退,却被少数人所主宰和宰割。”这只是用“蒙古”暗指清朝即使在描述革命言论的情节中,“现在的革命应该组织黄帝子孙的政府”这一号召也更加露骨。在清廷的影响下,种族公开鼓吹如此强烈的种族革命思想,实在不寻常。《孽海花》还塑造了孙中山、陈等革命家形象,并热情歌颂他们的活动,这在晚清谴责小说中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孽海花》对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意识。薛是《借书》中的人物,他谈到了中国被列强包围的危险处境,并强调“现在每个国家都充满了内力,如盛满水的玻璃杯,不能不溢出,其侵略政策来自于自然”。可见他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比较清晰的。在谈到“自强不息”之道时,他还说“海军衙门军今需用钱,常为他用。一个国家的命脉,你怎么敢和小孩子玩?这暗示慈禧太后动用海军经费建造颐和园供她享乐。这样的言论在当时是很大胆的。
与刘鹗、和吴对权贵的描写不同。他不注重描写他们的凶残或贪婪,而是注重描绘他们精神上的颓废。曾朴笔下的人物大多看似方方正正,有些甚至是敢于直言的“干净”人物。但他们或崇尚空谈,或以师为己用,或沉湎于考证,或沉迷于古董,或自命清高。其实他们迂腐,无知,做作。这些人置国家和人民于不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假装对这个世界很疯狂。曾朴生动地描绘了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反映了末代王朝崩溃前夕的情景。
对于《孽海花》的写作艺术,鲁迅早有“结构巧妙,文采横溢”的评价,但他也指出,它也有“高点缀低写生”和“过度描写”的一面。
“去考学院放歌”
丈夫戴不了六国玺,死了也要带着脑袋去万里,胡玮炜会记着他的名字,没日没夜地埋头文史。
文章敬道末,情亦金紫。笑我今天一个一个来,但是我也不能不说说。
试官高高坐在官员身旁,万人屏息,唱着谁该雷霆万钧,边墙如蚁爬行。
用紧袖搜索,禁止带一张纸。
国家很重视读书人之类的,很重视廉耻,但是怎么能被贼手侮辱,被贼耳对待呢!
方金石的习性也少衰,不愿意吃肉,昏夜不避人,摇着尾巴来赶集。
如果你不重视世上的学者,你就会轻视自己。如果你习惯了,你会忘记它的开始。丢笔忽叹荣迪娇,弃书往长!
哦,听听苍蝇的声音。公仆虽多,不如自己。你可以学一个圣人,学一个贤明的君王,但你可以学一个雕虫不贵的书生。
天寒地冻,海中龙蛇蛰,黄昏满山荔枝,白衣徒步登金阶,花门惊。
男人长时间的移动是快乐的,为什么不用一个毛锥换一个貂皮呢?
你没看见松柏压弯千云,安能都不好意思把太阳画成泥,比作惊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