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园林的历史沿革
一、日本古代的苑园
1、《前汉书》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全国,岁时来献见玄”。这是我国关于日本列岛的最古的比较可靠的记载。
2、从在第八世纪用文字写出的包括日本太古传说、神话和皇室古祭、历代王名和宫殿所在等的《古事记》(成书于公元112年)、《日本书记》(成书于公元720年)有关历代皇居中宫苑的零星记载中,可以大概了解到日本古代苑园的概况。
(1)第3-4世纪日本孝照天皇建有掖上池心宫、 崇神天皇建有矶城瑞篱宫等。
这些皇宫外饶有壕沟、或土城围绕,有列植的灌木,用植物材料编制的墙篱等。宫苑里有赏乐性的池泉。
(2)《日本书记》卷七载“宫之池放养鲤鱼”;卷七载“穿城起苑,以盛禽兽,而好田猎,走狗试马,出入不时”;《日本书记》卷十五载“显宗天皇跳提到仿汉土曲水宴”(即曲水流杯饮)
总之,犹如中国周代的灵池、灵囿一般。
二、奈良时代(公元645年——780年)的庭苑
日本文化革新后,日本古代律令天皇制国家的形式已经成型。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文化革新到奈良时代末期(由于都城在平城京即奈良,故称奈良时代)出现了较为发达的文化,史称奈良时代。其最盛期的年号成为“天平文化(公元729年——780年)”。(在日本美术史上通常分为“飞鸟时代”、“白风时代”、“白风时代”。相当于我国唐朝的开元、天宝、圣德年间)。
此阶段在庭园方面,推古天皇时期((公元593年——618年)因为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
日本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一池三山”神仙境界也影响到日本的文学和造园领域。从史书上了解奈良时代时代后期圣武天皇喜爱自然景物,平城宫内的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等庭院中多泉石之美。同时受海洋景观的影响,池中堆岛兴起,及瀑布、细流的表现。庭园建筑有了发展,如位于湖畔的“滨台/滨楼”为后代“钓殿”建筑的雏形。
三、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92年)庭园和造庭秘传书
1、公元794年迁都平安京,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有模仿汉上林苑“甘泉苑”的“神泉苑”。其遗址现尚存。
2、平安时代前期对庭园中石组细流、草木的经营十分重视,而且要求表现自然,并逐渐形成以池和岛为主题的“水石庭”风格。
3、这个时期有日本最古的造庭法秘传书的写作,名《前庭秘抄》/《作庭记》。
橘俊纲(1028-1094年)著《作庭记》,是一部关于日本早期园林的造园技术的著作。用汉文体写作。该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内容:上卷先论庭院形态、造庭立石方法、自然缩景的表现。题材主为海洋、瀑布、溪流自然景观,并就海池、河山岛瀑布的意匠着论。下卷主要为立石口传,立石禁忌,一树事,一泉事、一杂事等;还有寝殿造,庭园意匠轮。
四、镰仓时代(公元1192年——年)庭园
1、公元十二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以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武士文化有了显著发展。由于武士出身多为下层,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故在建筑方面,武士造住宅时的形式与贵族的华丽样式不同,朴素而实用。也影响到庭园的观赏利用。到了镰仓时代后期,从大宋传入的禅宗思想对庭园样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时期的庭园已由从象征的形式发展到把大地风景在小块园内“缩景园”的表现形式中。
五、吉野—室町时代庭园和造庭书
1、吉野时代初了日本庭园史上最著名的梦窗国师。他设计了日本许多名园,曾设计构筑京都西芳寺(苔寺)、天龙寺、永保寺、吸江寺、瑞泉寺、惠林寺等庭园。他所创造的庭园特色是广大的水池,池岸线曲折多变,在置石方面中发展了石组的技法和泷口(瀑布)的构造,犹如南宋山水画“残山剩水”的风格。后来这种风格发展成“枯山水庭园”。
(1)梦窗国师/梦窗疏石(1275~1351),又称“禅僧疏石”、“梦窗国师”等。伊势人,俗姓源,字梦窗。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著名佛教临济宗僧人,号称“七朝帝师”,其法系形成“梦窗派”,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造园家,也是日本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之一。
(2)京都西芳寺/苔寺:因为这里的青苔最出色,故又名“苔寺”。 苔庭立于苔寺川畔,岚山与松尾山之麓,地形富于高低自然之变化。园中除枯山水外,其余皆为池泉式庭园,以心形的“黄金池”为中心,有石径、小桥及花木竹林。而无论枯山水与池泉,皆没于厚厚的青苔里。据云,苔寺之苔种类多达四十余种。6世纪来,这些形状各异、色泽不同的青苔,任其自然衍生,故无论池沼之边、台级之上、桥畔、径间,还是石块上、树枝上,都蔓衍着青苔,茸茸密密,如毡似锦。苔寺就因这一片片葱郁的青苔而闻名遐迩。又由于作庭历史悠久,园中古木参天,花卉丰富,故四季皆可观。尤其当枫叶转红之秋与白雪覆地之冬,景致最堪欣赏,是游客最多的时节。
2、室町时代是日本庭园在意匠方面最具特色的时代。造园技术发达,著名的庭园师辈出。
中任和尚受梦窗国师的影响,也筑有名园多处。他还创造了一种新型庭园形式即茶庭(茶庭在桃山时代大兴)。早在南宋时期,日本禅僧荣西再度来华4年,带回啜茗习尚,为室町时期(明代)茶道、茶庭树立了基础。
3、此时期的造园著作有《山水奔野形图》和“嵯峨流”(当时造园的一种流派)庭古法秘传之书等。
“嵯峨流” 庭:中心为心形水池,水池后正面为守护石、水池前左为客人岛,水池前右为主人岛,池中心为中岛,水池前为礼拜石和平滨。
4、此时期的著名的造园实例有鹿苑寺金阁庭园和慈照寺银阁庭园;
(1)鹿苑寺金阁庭园:因寺院内金箔贴制的舍利殿——金阁非常有名,故被叫作金阁寺。金阁寺是1397年足利家族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聪明的一休》)作为别墅而修建的,足利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菩提所”。据说以金阁为中心的庭园表示极乐净土。
5、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有龙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庭。
(1)枯山水庭园和龙安寺方丈南庭
枯山水庭园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方丈南庭是日本枯山水庭园最有名的园林精品。它占地面积仅330平方米,平面形状呈矩形,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分五组(据说石组按照5-2-3-2-3排列,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总有一块看不到,意蕴人生之不完美)。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此物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六、桃山—江户时代庭园
1、公元16世纪,茶庭勃兴。茶庭顺应自然,面积不大,单设或与庭园其他部分隔开。四周围以竹篱,有庭门和小径通到最主要的建筑即茶汤仪式的茶屋。茶庭面积虽小,但要表现自然的片断,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美的意境,更要和茶的精神协调,能使人默思沉想,一旦进入茶庭好似远离尘凡一般。庭中栽植主要为常绿树,洁净是首要的,庭地和石上都要长有青苔,使茶庭形成“静寂”的氛围。忌用花木,一方面是出于对水墨画的模仿,另一方面,在用无色表现幽静、古雅感情方面也有其积极意义。茶庭中对石灯、水钵的布置,尤其是飞石敷石有了进一步发展。
茶庭(tea ceremony)也叫露地或露路。是将茶道礼仪与园林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园林风格。
茶庭是指在进入茶室之前的一段空间里所布置的各种景观。比较典型的布局是以中门划分出外庭和内庭的二重露地。园林氛围是讲究茶道的“和、寂、清、静”。
象征的手法:中门象征与尘世的隔离;步石象征山间小径;松叶象征森林;蹲踞象征山泉;围篱、石灯笼象征寺庙的静穆。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2、这时期著名的造园家有小掘远洲(1579——1647年),后来人称这一流派为“远洲派”。
高台寺: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日本战国时代名将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秀吉妻子北政所出家为尼。为悼念丈夫,1606年建高台寺。高台寺庭院为日本著名园艺巨匠小掘远洲的传世之作,采用借景、大和叠石法及中华蓬莱山水园艺建筑风格,巧夺天工。寺内的主建筑开山堂、灵屋、卧龙廊、观月台全为仿唐建筑,和我国寺院建筑不同的是他们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而是象棋子一样散布开来。
伞亭正式名字为安闲窟,是根据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意匠建造的茶室。原来建在丰臣秀古旧居伏见城内,后迁至高台寺。亭顶竹木伞状结构,像一把撑起来的伞,故称伞亭。时雨亭是与伞亭平行相隔不足10米的全日本唯一的二层建筑茶室。
数百年来,寺内经历过多次火灾,寺内的佛像、建筑大多付之一炬,仅留下开山堂、灵屋、茶室的伞亭与时雨亭等还可以一窥高台寺初建时的建筑之美。
3、公元17~19世纪,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庭园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桂离宫庭园。
桂离宫庭园:庭园中心为水池,池心有三岛,岛间有桥相连,池苑周围主要苑路环回导引到茶庭洼地以及亭轩院屋建筑。全园主要建筑是古书院、中书院、新书院相错落的建筑组合。池岸曲折,桥梁、石灯、蹲配等别具意匠,庭石和植物材料种类丰富,配合多彩。
修学院离宫庭园,以能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有文人趣味的特征,与桂离宫并称为江户时代初期双璧。
此时园林不仅集中于几个大城市,也遍及全国。在意匠上和桂离宫类似的有蓬莱园、小石川后乐园、纪洲公西园/赤坂离宫、大久保侯乐寿园/芝离宫滨御殿等。
4、有关造庭方面的著作有江户中期相阿弥《筑山山水造庭传》,本书最大特色在于论述了岩石和树木的配置,不仅列举了树种及实际掘运技术而且移植时的实地经验,还有取石方面关于石灯笼置样、手洗钵、飞石等的论述,及关于茶庭种种极其筑造法的论述。
明治维新后,日本庭园开始欧化。但欧洲的影响只限于城市公园和一些“洋风”住宅的庭园,私家园林仍以传统风格为主。而且,日本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传播到欧美各地。
总的来说,日本庭园的意匠是再现自然,由于国土被海水环绕,尤爱好海洋岛屿海滨景观,瀑布和溪流的再现及置石的意匠。
日本庭园的主要形式:筑山庭(真山真水;枯山水)、平庭、茶庭。从造园手法上有“真之筑”“行之筑”、“草之筑”三种模式。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山水处理精致的程度的不同。“真之筑”要求处理最严格、最富之;“行之筑”比较简单;“草之筑”最简单。
日本庭园的理水形式主要有瀑布(泷)、溪、泉和湖池。古代庭园中习惯堆岛,有主人岛、客人岛和中岛之分。置石讲究位置、形态特点和群组布置。
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鸢尾代表纯洁等等。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了解日本园林的历史沿革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建筑界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