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小说
?文字?|俚语?
我是一个平时不怎么看悬疑推理小说的人。
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容易失控,思想堕落,太投入到戏里,甚至梦到自己被卷入到相关剧情里。玩起来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我对这类作品常常又爱又怕。
第一次接触纯推理小说已经很久了。这一次,当我拿到晏子小说的黄雀计划时,我的直觉将是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果然是连环杀人破尸案。
没有准备,没有收获,就是这么简单粗暴。鬼才专家的《黄雀计划:杀蝉》这本书,从一开始就真的让人感觉箭在弦上,很紧张。
案件发生在6月,当时潮热越来越热。蝉鸣响彻树林,宁静的日常生活无声地燃烧起来。
一段诡异的视频席卷全网——头高高地昂着,俯视着自己被肢解的身体。
刑侦支队支队长萧艺紧急受命带领专案组限期破案。然而,看似混乱的现场,却找不到有效的指纹,一丝可用的证据...唯一的线索来自死后尸体上精致的妆容。
经过一番努力,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援外顾问、犯罪心理学家丁一伟,结合物证鉴定和法医尸检的信息,给出了关键画像的侧写。民警循着踪迹,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胡瑰丽,并将其请至询问室。
但是,正如书封面所说,“比完美的犯罪更可怕的是普通人无端的恶意。”
虽然嫌疑人就在眼前,很多间接证据和合理推理都指向他,但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的意外毁灭,让警察面对这样一个学过刑侦的嫌疑人束手无策。
虽然和丁一伟联手,通过心理战术和精神分析,彻底破解了胡华丽的犯罪动机和心理阴暗面,但由于上述原因没有直接证据,只能变更强制措施,对其监视居住。
然而,就在胡瑰丽在监视居住期间再次作案后,突然失踪了。随后专案组收到了对方已经死亡的邮件,以及胡本人关于自我内心分析的视频。
是谁悄悄地杀死了胡雄壮这个丧心病狂的人?这部分故事到此结束,蝉的谋杀戛然而止,黄雀的猎杀才刚刚开始...
相对于过去我们热衷的国外悬疑推理小说,黄雀计划似乎更贴近当地的社会情况和刑侦特点,成为读者代入感更好的关键点。
同时作者把整个故事的重点放在了审讯和心理分析上,称之为一种“审讯流推理”,也让读者眼前一亮,有了新颖的观点和体会。
《黄鸟计划》全书271页,案例故事的主题只占一半篇幅。剩下的半本书,全是关于“番外”的故事。
在我看来,作者把这么厚的笔墨放在扇子以外的部分,绝不简单。和深埋在里面的主线故事一定有很多内在联系。
整个故事讲述的是丁一伟在美国的一段经历,实际上是唯一与主体相关联的人。而这段经历,在他的一生中,绝不是轻描淡写。
丁一伟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研究项目是采访联邦监狱中的重罪犯。然而,没过多久这座监狱就发生了囚犯暴动。
丁一伟目睹了骚乱时地狱般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事件中,他似乎并不是一个无辜的旁观者。
扇外部分的描写手法是几个分支故事在不同时空的拼接。
一开始会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不断出现的人物和名字,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会给读者很多信息却无法相互关联。
直到最后,有一种似乎明白了的感觉。才真正理解我为什么说丁一伟没那么单纯无辜。
看完整本书,我不可避免地与两个问题相关——“出身家庭”和“成人经验”。
有了嫌疑犯胡的雄壮形象,我自然要与今年轰动一时的杀人犯吴一决高下。学会欺负高飞,极度自律,无法与女性建立正常关系,好像每个特征都很相似。
虽然胡瑰丽没有杀死自己的母亲,但他对《太子妃》几个著名电视台的恶毒攻击,以及对一个酷似自己母亲的女主播的残忍肢解,都是他对自己对单亲母亲的严格控制和惩罚的极端反抗和报复。这种原始环境与现实中的吴案不谋而合。
原生环境的破碎和控制,对一个人的心智和人格都是可怕的。当人性的这一阴暗面最终外化为实际行动时,是如此的震撼人心,毫不留情。
正如丁一伟对胡的评价那样宏伟:
“他已经过了可以回头的地步了。
杀人的欲望已经是他内心的一部分,
这种渴望会伴随他一生,
即使你压抑了一段时间,
他的双手终将再次沾满鲜血。"
书中另一个被原著环境毒害的人物是轶事中的弗朗西斯科。
一个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的男人,童年经历了母亲不断的再婚,又因为无法忍受继父对自己和妹妹的侵犯,与母亲的继父命运抗争。
他一次又一次在人生十字路口做出的选择和决定,似乎在多年后赋予了自己一种与“正义”相关的使命感,他对那些逍遥法外的“罪人”行使着“命运的处决”,成为一只螳螂背后的“黄雀”。
然而,他是受害者,是幸存者,却也成了“罪人”。
有的人因为童年治愈了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了童年,更有得绝症误入歧途的风险。出身家庭的环境影响是深远的,成年后的一些特殊经历会让人选择走一条不同的路。
我想说的是书中的丁一伟。
事实上,直到书的结尾,他还是满腹疑惑。然而,从所有已知的描述中,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的童年也是不完整的。
孤儿院的经历,萧艺童年的嫉妒,他在美国互助组看到的无助的人,美国联邦调查局项目组在重复监狱遇到的骚乱,这些都串起了他的生命线,让他坚信“黄雀”的意义和力量。
纵观全书,作者最后并没有给出任何确定的答案和信息,所有看似悬而未悬的迷雾都需要读者沉入故事中去感受和探索。
当然,本文仅代表部分个人观点和推论。想知道真相,只能等后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