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政治学: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这个最基本的课题?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毫无疑问,这个话题对我来说太大了。以我的水平,我怎么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恰当的解释,但我找不到更合适的题目,所以我只好随它去吧。

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提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这些词,我的思绪就立刻回到了少年时代的过去。也许是因为那是计划经济时期。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最早刻上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深深烙印,我无法抹去,尤其是现在要思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时候。虽然这是纯粹的个人经历和记忆,但作为纯粹的个人叙述和感受,这大概是最可靠的素材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当然,善良不一定是懦弱。但不幸的是,善良和懦弱都恰如其分地集中在他身上。我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努力过。反正作为一家人,我们花了很多心血,也没能把善良和懦弱从他身上分离出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有办法。”妈妈总是这么无奈地说。我觉得我今天做的一些工作,比如一遍又一遍的讲思想,讲精神,讲道德,讲善良,反正潜意识里有帮助父亲的意思。我一直觉得,如果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像我父亲这样的人,应该一直是体面的。他们虽然爬不上大众的榜样等荣誉,但至少应该受到尊重,永远不要成为欺凌和愚弄的对象。

但是,那时候,不是这样的。我想,即使在今天,我们有没有适合好人生存的环境?答案还不确定。

当时是计划经济的“生产队”时期。公社经常抽调各生产队的劳动力,组成“湛山河”等民工队修坝、修路、整山、治河。几乎每一次,制作组都派我父亲去。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想去的差事。我父亲很容易交谈。就因为大家都不想去,干部送我爸。我家在山区农村,干活都要背着手。父亲是家庭的支柱。他走的时候,麦收,秋收,别人家的粮食都送到家里了,我们家却要等到最后。有时候是午夜,天很黑,有时候又遇上了暴风雨。每天哭真的很难受。我们的家庭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其他的奖励和尊重。相反,我父亲成了恶霸。谁结婚,谁砌墙盖房子,甚至盖猪圈挖厕所,都要叫我爸爸。至于他,他什么都拿,却乐于被人驱使。但是年底分红的时候,因为忙着帮别人,耽误了工作,别人家或多或少能分点钱,我们家却要给生产队“还钱”。最讨厌的是,我爸爸帮了别人那么多,但是在我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很少有人能真正来我们家帮忙。

就是这样的东西,在我少年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计划经济时代我脑海里最具体的形象。也许,我们家的经历是个特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的善良和懦弱。但是有一个普遍的情况,那就是贫穷。那个年代过来的农村人,对贫穷的印象会很深。贫穷绝对不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时候白面馒头之类的“面米”非常珍贵,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享用。大部分时候是粗粮发的,每年也有一段时间是被谷壳或者政府“救济”花掉的。这是怎么发生的?面对土地,面对很多人的辛苦劳作,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我认为,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吃饭问题,最终促成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口,集体的“大锅饭”,各自为政的田地,会有如此完全不同的结果,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当时的作家何写了一篇小说《农村的田野》,生动地表达了“大包干”前后的变化,以及一个农民在这种变化中获得的喜悦和解放。他的小说甚至被当时中国中央机关报《红旗》杂志转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给全国带来的喜悦显而易见。从此,从农村到城市,我国社会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型。

这一伟大变革带来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实践产生了误解,认为既然实行了市场经济,就应该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那一套扔掉,包括那些好的思想、精神、理想、信念和追求,代之以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再加上计划经济体制下思想政治工作简单粗暴的做法矫枉过正,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放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努力。与此同时,对外开放也使各种腐朽的外来思想文化趁机进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残余,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也随之产生,思想精神领域一度出现十分混乱的局面。

市场经济产生所有这些不好的思想和精神是必然的吗?我认为,只要把“社会主义”加在前面,只要我们在采取市场经济的时候灵活一点,不要盲目地把市场经济理解为个人主义或者自私自利,保持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良好思想和精神,市场经济的致命弱点是可以克服的。因此,党和政府一直强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二字绝不能丢,其意义非同一般。

我也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我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论见解,但从我最简单最直接的观察和思考,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完全兼容的。

第一,在企业内部,老板和员工的利益是对立的吗?

满足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并不难,也不需要很多钱。当然,要让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满足这一基本需求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对于老板来说,即使一个老板的基本需求可能更高,他所拥有的钱可以满足他几倍十倍的基本需求,但是老板们为什么不停下来享受成功呢?

对于这个回答,可能我的能力有点太弱了。但就是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老板们拼命做的事情,是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只要企业正常运营,不管老板有多黑心多舍不得,总有人免不了受益。这些人首先是员工。因为如果老板不给员工发工资,员工永远不会为他工作。同时,只要这个企业正常经营,社会上与这个企业相关的其他企业和部门都会因为与这个企业的关联交易而从这个企业中受益。不可避免地,这个企业也在为社会做贡献。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这个企业的老板不承认自己为员工和社会做过什么,只承认自己在为自己做什么。他对员工和社会充满矛盾和对立。如果说他对员工和社会有实际的贡献,那是没有办法的。那不是他的意图。同样,员工不承认老板给自己带来了利益,也不认为自己是在给老板打工。他们在那里赚取生活工资。如果有一天,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倒闭了,他们会怎么办?他们肯定说,管他呢,我活该崩溃,我去别的企业上班!如果那家企业也倒闭了呢?他们应该如何回答?

我觉得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一个思维方法的问题,一个观点,一个态度的问题,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换个思路,换个思路,问题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

也许现在我可以回答我早先觉得无法回答的问题了:为什么老板们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时候还那么努力工作?他们在为他的名誉和荣誉而努力!非常好!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好的口碑和荣誉呢?不为别人和社会考虑一下吗?

我理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简单最基本的思想或道德要求,就是不要把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和社会对立起来,尤其是老板的行为和企业中最常关联的员工的行为。为什么不能把它看成是计划经济企业中领导和员工的分工不同,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差别?

其次,市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竞争。尤其是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且相当激烈。这种残酷的竞争最容易让人想到“生死”和“弱肉强食”。我也是“江湖中人”,深知竞争的压力。但是,就像奥运会的各种竞技比赛一样,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有规则的,尤其是企业的“运动”和发展,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因素,更不用说规则的可信度和风格了。企业越有风格,越有奉献精神,就越有可能走得更稳,跑得更快,走得更远;相反,那些不讲规则或者只讲规则和风格的企业,永远不会比那些既讲规则又讲风格的企业跑得更快更远。我们说的是什么风格?它是社会主义* *生产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 *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是脱离了人间烟火和五谷杂粮的抽象教条和书本。很多时候* * *的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扶危济困,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给予,不幸灾乐祸,不雪上加霜。

有句话说人性本恶。认为人的元欲必然导致人性恶。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人是有元欲望的。人的元欲望的满足最初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这只能说明人性的善恶也是受自然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的。如果说人性本恶是正确的,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孩子生来就是恶的?这显然是违背事实的。

我们有些学派认为,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人性善与人性恶(人天生自私)的理解。他们认为人性本善,导致社会主义* * *产品主义,是虚幻的,非理性的。诉诸精神道德的成分很多,而人性本恶,导致资本主义。这是真实合理的,有很多诉诸民主法制的成分。我不同意这些学校的说法。我没有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西方国家生活过,也没有对西方所谓的资本主义制度做过深入的研究。但是按照那个学派认为人性本恶的观点和我们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解,市场经济强调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他们说,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多么理想的天堂?我说,错了!你还没有把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加进去(这和人天生自私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这样的市场经济是有缺陷的。好的完整的市场经济,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人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花十几分钟开会和员工交流,其中谈得最多的就是我和员工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用什么思想来主导我们的思想。目前我的公司还处于努力阶段,在待遇福利上还不能很好的体现我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但是从我的理解来说,我觉得我和员工的利益是绝对一致的。而且,我有这个决心,只要企业条件允许,我会尽全力提高员工的福利。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做到。一些大型私营企业在这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所以我常常想,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弘扬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这一方面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包括老板本人在内的所有员工的精神需求。遗憾的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很少能引起企业的重视和执行。

当然,实施这样的方法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但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有这样的物质条件,我们也不会主动这样做。我遇到的另一种情况是,员工可能会认为,在物质条件尚未准备好付诸实践的情况下,谈论这些想法是骗人的把戏。不可否认,这种分歧和误解可能会出现。但我觉得毕竟是真的。时间久了,人们就会逐渐理解。

我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困难的,思想之间的交流可能更困难。尤其是对我来说,受限于个人能力,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缺乏猜测别人想法的能力。我觉得没必要急着让大家接受我们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交流引起大家的思考。这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作为一个思想体系,我对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认识只是肤浅的,但即使是这些简单的认识和理解,也足以支撑我的精神。就我们每个人来说,应该先生活,再思考。作为我们每个人,我们的思想千差万别,总是以各种形式存在。这些想法对他们所支持的个人是否有益,绝对值得思考。而这些个体思想的发展变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归结为这样那样的学说。稍微有点思维能力的人都能想到这一点。

个人认为,接受* * *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100%的制作人了,我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都与* * *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的要求相差甚远。比如在我的企业里,我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我也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那样的话,我可以说是一个言行不一的虚伪的人吗?我觉得你不能这样评价我。人们在理解和接受许多思想和学说时,最容易犯片面和绝对的错误。既然有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不能有自己的私利和私心。既然是人民公仆,就应该把吃苦放在第一位,享乐放在第二位。否则,你就是虚伪的,骗人的。尤其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记得列宁曾经把这种错误叫做“* * *无产阶级左派的幼稚病”。我年轻的时候也犯过很多次这种毛病。当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浪漫的理想战胜不了严酷的现实,立刻双手投降,认错,忏悔,矫枉过正,却丢掉了应该坚持的部分。我这里不是提倡做婊子,建牌坊,而是提倡要正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许,我们在现实中的所作所为和我们所倡导的是矛盾的。我们不应该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方式,而应该去分析思考,去坚持,去反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开车上路,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常识,这和我们提倡的好的理念和精神是绝对一致的。但偶尔一个思想上的偏差,也会让我们亮起红灯。这时,他被交警抓住了,受到了处罚。我觉得我们可能因为思想基础的不同,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一种基于社会主义良好意识形态和精神的态度:愉快地接受罚款,后悔没有接受你良好意识形态和精神的约束,导致被处罚;一种基于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消极思想和精神的态度:强词夺理,软硬兼施,或者表面上被交警处罚,内心却充满愤怒和怨恨,对自己的情绪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我觉得这种分析并不牵强,也不谄媚。实际事实一般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有好的想法不一定会犯错,但能很快认识到错误的行为并改正。同时,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也带给我们截然相反的感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家庭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亲戚之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感情冲突和利益冲突带来的震撼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和明显。有句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我觉得一定要讲究一个原则和作风,讲究一个思想和精神,靠道德和理智去解决。

我一直有一个固执的观点,人对生活的态度无非是为自己做了多少,为别人做了多少的问题。从孔的时代起,人类就有了* * *工业主义的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社会条件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有可能和平、友好、亲密地相处。如果说推行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主义* *工业主义理想有些急躁,那么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的实践并没有偏离实现人类和谐理想的目标。绝不能简单地把市场经济当成“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代名词,迷失正确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