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关”没有过,国产悬疑剧很难从小众走向大众。

最近几天,国产悬疑剧再次凸显。就在《沉默的真相》开播后的一个周末,豆瓣评分从8.8涨到了9.2,甚至还诞生了一个新词“吹吧”。这样的增幅,可见小剧的市场潜力。

其实从今年夏天开始,悬疑剧就已经从边缘走出来了。《隐藏的角落》的意外爆款和《小白舟》《攀附梗》的红串,不仅吸引了观众,也让业界看到了未来/钱景。随后,10部悬疑短剧在三大平台密集上线。非常见证,摩天大楼和白月光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强烈的“火药味”是之前绝无仅有的。

随着《沉默的真相》的收官,迷雾剧场和悬疑剧场暂时告一段落,热闹了三个月的悬疑短剧又到了总结的时候了。那么,这些作品到底有多火呢?

烹饪小鲜(pengxx01)在豆瓣平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悬疑小品爆棚。事实上,在10部新作中,只有《隐藏的角落》、《摩天大楼》和《沉默的真相》的观看人数超过65438+万,豆瓣评分超过8分。虽然其他剧也赶上了这一波悬疑,但收视率并不喜人,只是在及格线附近徘徊。

不可否认的是,截至今年9月,已经播出的悬疑剧数量已经超过40部,达到了业内前所未有的体量。但从剧的制作、播出、宣传、盈利等方面来看,还远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制作机制和市场规模。

国产悬疑剧从小众走向大众至少要过三道关口。

混搭风格下顾此失彼

严格来说,今年播出的大部分悬疑剧应该叫“悬疑+”剧。在戏剧体裁中,“+”部分有时锦上添花,有时适得其反。一旦混合元素过多,冲淡了悬疑的核心地位,就容易造成戏剧定位不准,在体裁和作者个性化表达之间摇摆不定的效果。

《摩天大楼》和《白月光》两部悬疑剧,都选择了爱情女性的情感悬疑路线,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都可圈可点。《摩天大楼》通过主人公钟的非自然死亡,引出了她身边的各种众生,构建了一个类似“蜂巢”的戏剧结构的叙事迷宫。《白月光》通过不断跳脱、蒙太奇的空镜头,通过海洋、花朵、猫等隐喻性意象,探寻结婚十年的中产阶级夫妇婚姻的真实内幕。

从女性剧系列来看,两部作品在戏剧结构和心理悬念的运用上都有创新,都具有实验性的突破意识。但从悬疑剧的标准来看,缺乏深层的逻辑自洽和流派定位,讲究一套,丢了一套。《摩天大楼》力求营造一种叙事快感,有些是为了反转而反转,导致有些情节经不起推敲,然后出现逻辑漏洞。而《白月光》中夹杂了很多导演的自我表现,让整部剧更像一部爱情艺术电影,悬疑成为点缀。之前的《他来了,请闭眼》《如果蜗牛有爱情》等“都市爱情+悬疑推理”剧也存在类似问题,口碑表现平平。如果把“悬疑+”看成鸡尾酒,那么创作者在勾兑之初就要掌握好“度”,这样才能保证酒的醇厚。

杂交不仅体现在类型上,也体现在手法上。西西弗斯,高开低走,充满反转、扭转、碎片重组,玩着“西西弗斯循环”的时空把戏。前四集确实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但是中后期太多的后效信息,挖了坑也填不进去,只好草草收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不满。解谜中的高开低走造成了很大比例的口碑评分下滑,相当可惜。

2020年是悬疑剧的“大年”,但不是悬疑剧的“起点”。悬疑剧作为一种强势的剧种,早已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要求剧情要有离奇的悬念,推进的过程一波三折,同时又要有逻辑性和推理性,这也是悬疑剧的根本。好看的推理剧一定要牢牢抓住调查这条主线,人物、叙事、场景、节奏一定要与推理剧的叙事规律高度一致。过度的混合很容易导致作品失去张力和爆发力。

肤浅,缺乏社会思想。

回顾今年出了一定量的悬疑剧《隐藏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除了电影般的质感和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演,故事内核普遍承载着国产剧审美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在悬疑推理的表层下,以温暖、有爱的价值观为根基,有着对社会、人性的深刻反思,使得该剧和观众都有着强烈的声音。

《秘密角落》是根据子的小说《坏孩子》改编的,原著色彩十分灰暗。不过这部剧的电影改编还是比较成功的,把一部充满黑暗少数的三流推理小说上升到了思考人性善恶的层面。导演构建了一个双面世界。“积极的一面”是戴着面具的体面生活,“消极的一面”是摘下面具后的欲望。在这个对立的世界里,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善恶之间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就像导演想表达的是“不露纯恶”,所以故事中加入了陈警官这样的“好姑娘”角色,给主要话题增加了一个温暖的背景。

同样改编自子小说的《无声的真实》,具有“赤子之心”的感染力。男主角江洋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甘冒生命危险。他有着孤独英雄的悲凉语调,也照亮了自己和身边的人。这部作品的创作来源也呼应了中国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从2013到2014,整个司法系统焕然一新,很多过去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为司法公正而努力的警察、检察官和法官。每个案例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沉默的真相触及了人性的稀缺部分。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成不了英雄,但我们心中有一个英雄。

《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能成为豆瓣评分9分的优秀作品,与主题的“高位”是分不开的。再复杂的追求过程,总会有揭开谜底的一刻,能产生回味的部分,一定是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真实的时代气息。今年一些开局不错的悬疑剧,之所以没能达到破圈效果,恰恰是因为立意不高,过于纠结于家庭和情感的小视角。

可见,悬疑剧可以展现黑暗的角落,但创作者需要艺术地对待黑暗的一面。暴力与反暴力、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应该以终极的爱为动力,这是悬疑剧最基本的价值基础。

剧集的“附加值”普遍较弱。

长期以来,悬疑剧受制于单集成本高、篇幅有限、口碑发酵慢,导致广告曝光不足,播出平台更难招商,因而在市场上也不受制于“观望”的局面。换句话说,悬疑短剧的“附加值”普遍较弱,这也会制约其发展。

与都市剧、甜宠剧不同,悬疑剧对逻辑和细节的要求更高,创作门槛高。今年播出的悬疑剧,三年前就基本开始了剧本准备,老人甚至到了7-10年。比如十天游戏,从2016就在西西弗斯开发,剧本写了快三年了。十天游戏原卷24,入选雾剧场项目后改为12集。短剧所花费的准备时间和精力与长剧相差不大,而且由于剧中艺术布景和服务的沉没成本,与24集36集的普通剧相比,12短剧的单集成本相对更高。

另一方面,悬疑短剧对演员演技要求较高,更倾向于选择大众化、演技骨感的。这类演员的片酬和商业价值都不低,即使剧火了之后,也很难像流量明星那样快速成长。而且比起甜宠剧、古装剧、都市剧的“造星”能力,悬疑剧的一个特定观众在饭圈很难有十个粉丝,演员自然也很难出现暴涨的片酬和商业代言费。从这个角度来说,艺人经纪业务的性价比并不高。此外,悬疑剧过审风险系数高,早期剧往往下架或禁播。

当然,对于这些短板,制作方和平台也在探索突破的方法。今年几大平台的影院品牌运营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打出了季度品牌化、精细化的路线,优酷的《悬疑剧场》主推“她的悬疑”概念。从目前的第一季来看,商业价值已经凸显。剧场概念相当于延长了单部12集短剧的口碑发酵时间,广告主也可以跨剧投放,也有利于平台开启单集付费点播的盈利模式。通常一部剧提前解锁需要18元,还是符合观众消费预期的。

在宣传层面,悬疑剧要想有效打通观众的“任杜尔麦”,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技巧。以《隐藏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两部剧为例。《隐藏的角落》的优势在于它具有符合短视频宣发特点的爆款梗、流行酷点、强反转、强刺激、强社会议题,最终形成话题甚至现象,达到了破圈的效果。而《沉默的真相》显然在这一点上吃亏了。没有“内容营销的爆款基因”,大众的知名度就差一点。事实上,沉默的真相的质量和深刻性是优越的。

悬疑剧迎来小爆发,离不开业内人士的坚持。随着一批优秀悬疑剧的出现,无形中提高了观众的审判标准。同等条件下,观众对悬疑剧的“容错率”明显更低。如何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如何挖掘隐藏的优秀小说,如何升级拍摄手法,在专业化、竞争激烈的当下,悬疑剧的未来任重道远。

结论

神秘剧之战远未结束。

从已经公布的筹备和播出计划来看,该悬疑剧将持续火热到年底。目前,赵、肖恩、董子健的《黑仔是谁》正在加紧拍摄,预计爱奇艺将于第四季度开播。优酷的《斯登冲锋枪》、《皮下》、《回廊亭》、《孤独的野兽》等保留剧被视为热门选择,腾讯的视频也有《双探》、《风》、《巴别塔》等股票。最近加入战局的芒果TV,正在加紧拍摄《法医秦的无声证词》和《野猎》,为明年的悬疑剧做市场布局。

悬疑剧若能突破现阶段的“三重困境”,无疑将成为2020年全国戏剧市场最耀眼的类型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