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这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名为《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如下:
原文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白话译文
(泰和五年我赴并州赶考,路上遇到捕雁的人说了一个故事:今早捕获了一只大雁,于是杀了它。另一只已经逃走的雁却悲鸣着不肯离去,最后终于坠地自杀。我非常感动,花钱买下这对雁,把它们葬在汾水上游,堆石作为记号,名为“雁丘”。一起同行的朋友大多写了诗歌颂这件事,我也写下这首《雁丘词》。旧作不协音律,现今修改了一番作为定稿。)
请问世间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几度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然而离别却痛苦难受,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前程渺渺路漫漫,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后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箫鼓喧天、棹歌四起,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此枉自悲啼,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与世长存,等待文人墨客,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扩展资料:
《摸鱼儿·雁丘词》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而作的,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词的上阕写大雁之间的故事。词的下阕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全词多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以雁拟人,紧紧围绕“情”字,写景写情融为一体,读来凄婉缠绵,感人至深。
此词上阕开篇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 ,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
词的下阕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跌宕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