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母爱的小说
看完这篇文章,我和作者一样震惊:这也是一种母爱!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近乎“暴力”的母爱。在母鸫的眼里,活着就是自由,没有自由的生命毫无价值,比死还难过。它毒害它的孩子,这是人做不到的。也许是因为它是动物,才会有让人无法理解的感情和行为。因为人们,尤其是中国的人们,总是相信“生不如死”和“虎毒不食子”的古训。
然而,更让我震惊的是学生们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
虽然有些同学可以从“我”的行为角度理解“人类应该保护鸟类和环境,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破坏环境。”但其他学生的经历不得不让教育工作者反思这篇文章给学生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生1:母鸫是恶毒的母亲。孩子被关起来后,她没有想办法救孩子,而是自己毒死了孩子。
生2:小画眉很可怜。她有一个残忍的母亲。她的行为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她自己,谁都不应该相信。
生3:母画眉也对。她救不了孩子,也不想孩子被困在笼子里,只好下毒。她还能做什么?
生4:从母画眉的行为中,我体会到人有时候要残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达到生活的目的。
生5:我觉得母画眉也是对的。电影电视里不是常说“无毒不丈夫”吗?如果小画眉活着很惨,还不如让他早点死。“短痛不如长痛。”
……………………
听了这些十岁孩子的经历,难道不让教育工作者反思吗?
教育者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政策历经多次变化,但“德育”始终放在“智育”之前。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大标题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然而,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育人”与“教书”的地位并不对等。从这篇阅读文章来看,雌画眉的行为不值得称赞。活着才有希望,忍辱负重才有担当。“韩信只有受辱才能当将军。”“越王勾践拼命谋生,最终成为一代霸主。”.....但文中的母鸫却采取了彻底放弃的态度。带有“暴力”倾向的母爱,或多或少会对学生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英国哲学家洛克著名的“白板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思想和知识来自后天。”强调了教育的作用。虽然这篇阅读文章也可以作为反面教材,但是对于明辨是非能力并不健全的孩子来说,很难解释清楚其中的道理。十岁左右的孩子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期,教育者要以课文为榜样,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我很难相信,文中母爱的残酷和母鸫存在的负面观念会清晰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不可否认,编辑的本意是想通过阅读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母鸫不一样的母爱。但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作品。
纵观九年必修教材,有很多这样的精品。在《黑斑羚的飞翔》一文中,当黑斑羚群被猎人赶向悬崖时,老黑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做出了飞翔的决定。黑斑羚飞起来的那一刻,它们所展现的悲惨生活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内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想法在一瞬间被勾了出来。
关于母爱的文章在必修教材中更是数不胜数。《自己走》讲的是老鹰让小鹰自己飞的故事,引导小学生走出妈妈的怀抱,非常实用。《小麻雀》、《怀念妈妈》、《秋天的思念》等文章都在宣扬母爱的力量和伟大。这些教材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亲情,从小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
中国被称为“礼义之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的重任。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教学无课”,希望把人培养成“圣贤”和“君子”。
所以笔者认为,在学生辨别能力还不健全的小学时期,这篇文章是有问题的。如果把这篇文章放在高中或者大学,那么学生的人生观已经基本形成,或许这篇文章中残酷的母爱也能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