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屈原

伟大诗人屈原的为官之路颇为坎坷,经历过多次被贬官甚至是流放,但屈原不计前嫌依然还是愿意辅佐楚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屈原是楚国人,他热爱他的国家,热爱他的土地。不管楚王对他多么苛责,但在他的心中那仍然是他的国家。就好比现在我们是中国人,一旦国家要用到我们,我们毅然决然去报效祖国是一样。

屈原经历过三代楚王,其中楚怀王对屈原最为看重,封他为三闾大夫,在朝中多次听从屈原的建议,为国为民谋了不少福利。屈原在朝中一直主张合纵抗秦,这与朝中丞相靳尚的想法相悖,所以二人水火不相容。起初靳尚只是不喜欢屈原,但经秦相张仪多次挑拨,靳尚开始陷害屈原,在楚怀王面前屡次说屈原的坏话,导致屈原与楚怀王间生嫌隙,进而遭到流放。

当时秦国已在六国之中称霸,楚国一直以来都比较惧怕秦国,经常用割地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和平。然而秦国不守信用,仍然屡次进犯楚国边境,至此楚王想起了合纵抗秦,于是命人召回了屈原,让屈原出使齐国签订抗秦盟约,但是最终因张仪搞破坏而不了了之。不日后秦国已经非常强大,率兵吞并了楚国大部分属地,并且在最后一举攻下郢都。屈原得知后,痛哭流涕,面对已经亡国的事实,一心求死,投入汨罗江睡之中。

屈原的爱国情怀让人感触颇深,即便是国家弃我而去,而我依然不舍国家。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了一生,也耗尽了他的一生,虽说楚国最终被强秦吞并,他可以选择放弃楚国转而在秦国谋的一官半职,但他没有这么做,没有成为亡国奴,而是舍身追随国家而去,成为了楚国最忠实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