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蕾的《父亲与女儿》在李东有什么争议?
《父女》改成CP?
节目组:希望不要妖魔化解读
23岁的“实习爸爸”李东和4岁的“女儿”阿拉蕾,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组成了一对“临时父女”。每期节目的录制时间大概是三天两夜,期间他们会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随着节目的播出,无数的“父女”逐渐被网友解读为“CP”,这既与当事人的言辞有关,也与素材的剪辑有关,所以节目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比如,阿拉蕾会向李东表达“我长大了就娶你”,而李东在被问及感情状况时也不止一次表示“在等阿拉蕾长大”。李东的回答自然不合适,但拿阿拉蕾当挡箭牌也是一种逃避回答的方式。事件以“说者无心,说者有心”的含义发展到现在。对于阿拉雷各种爱的表达,心理咨询师温妮说:“我们应该对孩子们的一些表现有一个合理的认识。比如阿拉雷说:我长大了就娶你,其实很正常。很多小男孩会跟妈妈说,长大了要跟妈妈结婚。很多女儿小的时候天真的说长大了要嫁给爸爸。这种表达无非是表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也许大部分父母会觉得甜蜜,而不会太担心。相反,如果我们想太多,过度解读孩子幼稚的话的含义,对孩子是不好的。”
但问题是,李东和阿拉蕾并不是真正的父女关系。除了少数网友无聊不厚道的“想象”,公众自然不会真的怀疑李东和阿拉蕾的不当行为,而是留下了很多温馨美好的画面。正如节目组透露的,“节目录制24小时监控,孩子换衣服、洗澡等涉及隐私的行为由专门的女导演完成,充分尊重了未成年孩子的隐私。”芒果TV近期也公布了“简单永远是最好的”的声明,强调保护孩子是节目组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希望外界不要妖魔化。
路人变成亲人?
专家:谨防“人设”的不良示范
目前社会质疑的焦点在于节目中的“人为设计”会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虚假暗示,容易让女孩放松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比如《我会是你爸爸》这个游戏,对孩子的示范不好。此外,心理学博士苏德中指出,在学龄前后给孩子安排一个陌生的“见习爸爸”,会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美国心理学家Ainswort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婴儿期(0-6岁)是儿童与父母形成安全依恋和信任关系的关键时期。节目中安排一个实习爸爸,在陌生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录制节目。即使孩子看起来玩得很开心,也很可能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代价的。但苏德中想强调的是,“网上很多有意无意的关于李东和阿拉蕾用CP的评论或玩笑,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最负面的。想想孩子长大后在节目上看到很多人说的笑话和评论。这不是孩子应该面对的。大家都明白节目的核心是娱乐,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更加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潜在的伤害。”
这些也是专家和家长最担心的,也是下一季节目组必须慎重考虑的。对于节目组来说,在响应政策真人秀展现更多素人的同时,如何通过更合理的人物关系设定来呈现亲子互动,依然是需要改进的功课。正如网友所说,节目很可能偏离了“父亲公司的重要性”的初衷。这种由明星扮演的临时爸爸当然可以增加点击量,但节目结束后,明星和孩子除了曝光还得到什么呢?(记者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