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的寻根文学中,小说家们在加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理解方面有哪些表现?
20世纪80年代,小说家们加强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理解。有些人甚至对住所、饮食、服装、言语、交际风格、婚礼和葬礼仪式、宗教信仰等进行仔细研究。在一定范围内,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作者的创作视野。汪曾祺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民俗对小说的意境、气氛和心理表达起着重要作用。主张或同情文学“寻根”的作家,如韩少功、贾平凹、郑毅、郑万龙、李航宇等,在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地域文化因素的强烈关注。贾平凹的系列散文和小说是对封闭已久的陕南山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李航宇的系列小说以浙江葛川江流域的风俗调查为主题。其他如郑万龙对黑龙江边陲山村的书写,乌格尔图对鄂温克族生活的书写,都汇成了“寻根”诱发的重视民间表达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