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小说简介
超文本小说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超文本技术为支撑的一种新型文学。超文本文学作品在正文或文末都有超文本链接,提供不同的情节走向供读者阅读时选择。不同的阅读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局,所以也叫多向文本文学。超文本文学注重读者的高度参与、自由发挥和即兴创作,这使得“过去被物质和技术限制束缚的人的意志和欲望可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畅通无阻地得到释放。”
超文本文学的出现实现了德里达、巴尔特等后现代大师提出的解构文本理论。与传统文学相比,超文本文学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开放性、去中心化和未完成性,对基于纸质印刷文本的传统文学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
然而,真正对传统文学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并不是超文本文学的存在形式,而是其非线性的文本结构。传统文献呈现线性结构,以字、词、句、段、章、名的形式固定下来,每页都有编号。传统文学的情节通常是完整连贯的。即使有些后现代主义作品淡化、消解了情节,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为艺术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仍然属于平面的静态结构,缺乏厚重感和立体的延展性。超文本文学超越了单个文本的限制,通过关键词链接将众多文本连接成一个树状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路径纵横交错,读者可以自由选择进入文本的路径。超文本文学将传统文学静态封闭的线性结构转变为弹性开放的网络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的写作体系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剧情的因果不再紧密对应。文本内部结构松散,意义断裂,但又以相互关联、相互勾结为特征。
与传统的印刷作品相比,超文本文学有着革命性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超文本文学以非线性的写作体系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情节的前因后果不再严格对应,文本内部结构松散,意义断裂,而是呈现出相互关联、相互勾结的特征。作家可以在文本的任何地方打断和撕扯,开辟新的叙事路径;它也可以在文本的任何地方进行拼接和连接,以保持文本的叙事完整性。其次,从叙事主体上,打破了作家对叙事权的垄断,将叙事权有限度地交给了读者。读者可以有限地决定情节的发展方向,参与作家的创作活动。第三,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创作规则。在超文本文学中,任何文学故事的情节发展都是多选的,读者可以参与和选择,文学作品中文本组织的既定规则被极大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