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乌镇的小说或者文章?
跟旅行团,下午两点半到了乌镇。云压很低,天空似乎被墨水涂抹了。一抬头,看到乌镇两个黑漆漆的大字。感觉漆黑的天空,深邃的字迹,很配江南古镇古朴典雅的色彩。
看了景区门口的景点简介,知道乌镇分为东、西、北、南四个门,四周是十字形的水系。主要景点有东栅和扎西。
东栅景区沿路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桥。对江南水乡的桥不太了解。导游刘说那叫廊桥。我想之所以叫廊桥,大概和桥上的棚子有关。走到桥上,导游刘笑着说,想升官的往左走,想发财的往右走。于是,一群人喊着往右边跑。可见现代人对金钱的欲望是强烈的。
眼前的这座桥,就是电影镜头里经常出现的“源头双桥”。按照当地的习俗,男人走左边,女人走右边,所以走完整座桥需要两步。遵循这个习俗,我也踩了两次,当时我站在桥上往下看。眼前就像一幅画。突然,一片水波荡漾。几艘吴鹏船停泊在深绿色的河里。静谧的水面配上小河南岸的垂柳和小河北侧的水阁,遥相呼应,景色优美。才知道乌镇的美景——财神湾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沿着东栅区的观光深巷子直走。巷子两边都是朴实无华的木屋,房子的门口不高也不宽。带给人们一种对这座古镇由来已久的感情和探索与好奇。走在巷子里的青石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捕捉着每一个可以探寻历史印记的角落。巷子两边的几户人家开了一扇窄门。在一户人家的门口,有一位安详的老人。我没有在她脸上看到微笑或悲伤。我感觉到她表达的一种平静。每天都能看到不同形状的人匆匆而过。不知道这种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是否已经扰乱了她生活的平静。作为一个带着新奇心情走过的陌生人,我早已将老人融入了这座古镇的人文魅力。看着巷子里还住着民房的村民,让人有种亲切自然的感觉。显然,当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体现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整体之美。
沿着小巷走,走进乌镇木雕博物馆。据说这是乌镇徐家的宅邸。不知道我们的姓能不能延续到同一个家族。一进大厅就看到展出的木雕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平雕还是通雕。虽然我不是专家,但我能感受到制作过程的精致和复杂。从而感叹和欣赏中国人博大精深的木雕文化。
后来参观了乌镇民俗博物馆故居,和文学大师有矛盾。民俗博物馆以实物、蜡像、照片直观、简单地了解了100多年前古镇的民俗服饰习俗,让今天的人们得以一窥历史的缩影。
在矛盾故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矛盾重重的雕塑旁,和那只写了无数篇描写乌镇的巨手合影,想沾染一些有思想的东西来陶冶自己。带着无比虔诚的心情参观了一代文豪生活了十三年的家,默默感受沈阳一代书香独特的静雅气息。
当我走出矛盾故居,来到巷子里,阴沉沉的天空下了几滴雨,但这几滴雨没有淋湿我的衣服,却淋湿了我的心情。恍惚间,这古香在细雨蒙蒙的青石路上,一个身着旗袍,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修款款走来。这样的想象是否也能表达出古镇的芬芳和魅力?
走出这条古街大约一英里,向左穿过一座小桥,走到河的南岸。沿着小河南岸的小路,你可以欣赏到根植在你心中已久的美景。"这座桥流水潺潺。"
在河的南岸,我看到刚才那些房子都是沿河而建的,甚至有的还延伸到了河边。用石桩和木桩牢牢地打在下面的河床上,伸出的部分放在横梁和木板上。当地人把它叫做“水格”。据说,这种三面环水的枕河“水格”在江南水乡乌镇是独一无二的。水格的大门是居民的后门,所以沿河而建的人真是“人尽其才枕河”。因为水格,乌镇民居更具魅力和优雅。
从西到东的路上,大概有五六座桥。在这样一个被水系包围的江南古镇,我想桥梁一定是不和谐的,或者说是缺失的。碰巧两艘小船在桥下轻轻地吱嘎作响。这座江南水乡古镇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永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因为团队还需要到上海住宿,时间紧,乌镇很多景点都没去过,所以只是走过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站在大门前看一眼小镇,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