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中湘西的风土人情

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边城》是他的代表作。《边城》朴实生动的文字下,是湘西淳朴真挚的风土人情。《边城》体现了沈从文“美”与“爱”的审美理想,将湘西的风情、人情、自然、理想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精妙绝伦。《边城》用田园的意境描绘了田园般的边城世界。它既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幅风情画。小说以其土里土气的方言,展现了湘西浓郁的地方特色。《边城》主要以20世纪30年代湘西社会生活为背景,以湘黔渝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写对象,以老船夫和侄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展现了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环境中产生的理想美。沈从文没有用密集的针线编织跌宕起伏,也没有刻意用华丽的文字描绘湘西的山川之美。而是用纯真可爱的生活画面带你感受湘西最美的风景。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细节取胜,以诗意的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湘西风情风景美,人文美,风俗美,理想美。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现代作家中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在湘西凤凰县,受到湘西文化的熏陶。他的小说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为特色。小说冷静,悲凉,凄美中带着悠长的忧伤。他写的是湘西的农村人,爱着没有被城市污染的人,却厌倦了现代文明对人性的阴影。他的成名作《边城》以抒情诗和杂文兼备的优美笔触,表现了自然民俗和人性之美,提供了一幅充满田园情调和乡土色彩的田园风情画卷,形成了独特的抒情乡土小说。《边城》有着浓郁的湘西人生活气息,整部作品可视为湘西人日常生活的缩影。有一山一水,有一人一影,有动人心酸的爱情故事,有性格的率真质朴。在沈从文妙笔的点拨下,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美丽的风景——明亮动人

?小说开头,沈从文放下笔墨,画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茶峒,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城,碧溪嘴有青山绿水,绿崖绿竹,一个街墩,一条渡缆,一座小白塔...作者轻描淡写,让人仿佛置身湘西的山水之中。如:“溪边芦苇杨柳,园中菜蔬稀稀,皆枝繁叶茂,充满野趣。绿油油的蚱蜢在草丛里到处飞舞,树枝上新蝉的声音越来越大。两座山深绿,竹筏里有黄鸟和竹雀、布谷鸟在歌唱。”这些文字处处生动、润泽、通透的湘楚风光,处处质朴、真挚的韵味和人情。人们感觉湘西山城充满了宁静、热闹和生机勃勃的风景美。天高云淡,风轻水清。多么美丽动人的世界。

?沈从文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城》中简单质朴的生活图景,充满诗情画意。《边城》中的景物描写具有古代文学和诗歌描写的色彩,而《边城》中宁静、写实、安详的生活环境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人间天堂。像散文画一样,文字与景物的结合非常具有美感,似乎冲淡了崔璀的爱情悲剧,让人沉醉在散文的笔调中而忘返。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潘曾说:《边城》的诗意首先来自湘西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通过崔璀、诺颂和天宝之间的爱情故事,将茶洞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错综复杂地呈现给读者。清澈见底的小河,水边的小镇,河街上的吊脚楼,爬索的渡船,茶馆里与风水有关的白塔,深绿色竹筏里鸟儿的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风景自然而优美,美而不重画。

而这美丽动人的风景,正是湘西最吸引人的地方,宛如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定是极其美好和优秀的。湘西的美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人。沈从文笔下的美景,是湘西风土人情的绝佳写照,承载着他对湘西的无限热爱。

定制之美——纯真和简单

?一个遥远而美丽的边城孕育了人们的淳朴和善良。那种朴实无华的民俗,有着悠久动人的魅力。元宵灯会,端午节,中秋节的赏月和男女在月亮下的二重唱...这些都为湘西民俗铺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边城》以三个端午节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崔璀、诺颂和天宝之间的爱情故事。此外,在献歌习俗中,崔璀的父母彼此相爱,诺歌和天宝也竞相赢得崔璀的芳心。

这一切都说明湘西文化的真正特征是苗族文化,这也使得湘西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异质性,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征。在中秋节的晚上,年轻的男女在月光下唱歌来倾诉他们的爱情。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关上门,去江边、吊脚楼看龙舟赛...这些漂亮的定制画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展现了湘西山城独特的地方色彩...

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杭师大中文系主任李曾撰文:沈从文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他的题材、人物、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语言文字都打上了湘西的烙印。主题吸收了湘西社会的日常生活;人物是湘西农村的“傻子和老百姓”,一群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湘西的风景更迷人。沈从文是描写风土人情的专家。他画出婚姻、习俗、服饰、神话、传说、信仰、礼仪等风俗长卷,是中国近代的“风俗画家”。他尤其擅长揭示这些代代相传的古老习俗和人情,所展现的人情美、人性美令人着迷,令人惊叹。

人性之美——浪漫而简单

在《边城》中,作者写了亲情、乡愁、爱情三种人情关系,并将这三种人情美与边城的自然风光美、风土人情美融为一体,用清新明快的笔调写出了边城儿女的人情美。《边城》在对崔璀形象的刻画中,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痛苦,刻意表现了人性和人情中一种理想化的淳朴之美。作品中大量的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烘托崔璀爱情刚萌芽时内心的躁动、孤独和凄凉。作品中,爷爷向崔璀讲述了她母亲悲伤的爱情故事,这给崔璀带来了内心的沉重、压抑和对爱情的恐惧。《边城》一方面有意识地讴歌边疆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和“现代文明”所污染和破坏的担忧。

主人公崔璀天真、善良、温柔、纯洁。她独自和她的祖父住在一起,并且很好地照顾他。因为爷爷不理解她的心,她幻想着逃跑,让爷爷找到她,但是一想到爷爷找不到她时的无助,她就为爷爷担心,也害怕为自己的想法带来的后果自责。她爱上了诺颂,感情纯洁真挚,爱情执着深沉。祖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正直,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虽然他生活贫困,但他从不贪婪;要慈善,但不要索取。一辈子为别人服务,却不要别人的一点回报。为了女儿和孙女,他深爱着他们,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他们。并寄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善解人意;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鄙视金钱,坚守传统道德。诺松有他母亲的美丽性格和细腻。诺宋独自追求爱情,与哥哥决斗,半夜唱情歌,却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我一个人跑了,飘到了某个地方。

?从整体上看,《边城》在差异中凸显了人情的和谐美。突出困境中的人情利他美;在毁约中凸显人情的宽容之美;在误解中凸显人情的善与美;突出人情在付出与接受中的淡泊之美。(来自文瑞。com)

理想的美——美丽的悲伤

沈从文的社会理想是用古老的湘西文化给这个腐朽堕落的中华民族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和一股蓬勃的原始生命力。沈从文用他的想象力为读者再现了湘西生物简单的生活形态。但在《边城》中,沈从文描写的并不是1930年代真实存在的湘西社会,而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试图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对湘西的向往和醉人的情怀。

?苏曾这样解释沈从文的社会思想:“这是什么理想?我想我只是想用文字的力量,给衰老腐朽的中华民族注入野蛮人的血液,让他们兴奋年轻,让他们在20世纪的舞台上与其他民族争夺生存的权利。”“他很想用这种野性的气质作为火炬,点燃全民族青年的火焰,所以整天谈‘强’和‘猛’。他爱写湘西人的下层。从他们肮脏、卑鄙、粗鲁和淫乱的性格中,他发现...他们也有和我们一样的人性。”在《边城》中,作者以浪漫的意境和诗意的笔触,写出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意境。这是一首悲伤的梦之歌,写的是他精神中积累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但作者始终关注着社会,希望找到改变民族精神的药方,张扬苗族文化中凶、强、朴等美好的人性和原始的生命力。但湘西原始文化中也有一些人性的阴暗面,比如迷信、愚昧、相信因果报应等。而且湘西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纯粹了,正在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心中已经产生了维什维尔的价值观。这些使沈从文的社会理想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总的来说,《边城》下湘西的风土人情是原始的纯朴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