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进入稀薄空气区
它已经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52周,英文版销量过百万,超过了《攀登圣经》。
获得《时代》杂志“年度图书”和《纽约时报书评》的“年度图书”称号。
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97,普利策奖1998。
全球旅行者和山友眼中的必读,探险作品中的经典。
1996年,珠穆朗玛峰打了一个小喷嚏,当天就有8人遇难,是珠穆朗玛峰历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一次。当年,同一个登山季有15人遇难,也是遇难人数最多的一年。这场著名的山难被《户外》杂志特约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
从65438年到0997年,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不仅在美国大受欢迎,还被翻译成24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插入一个有趣的花絮:1988年,英国登山家乔·辛普森写了一本名为《登上顶峰》的书,讲述了他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生死冒险。10年后,凭借这本书引起的轰动,《登峰造极》开始畅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14周。
这本书畅销并掀起登山阅读旋风是有原因的:
登山——一项时尚、另类、迷人的运动;
珠穆朗玛峰——地球最高点,举世瞩目;
商业指导公司帮助普通人实现他们的珠穆朗玛峰梦想;
生死——有的人在山中等死,却无能为力;
媒体——作者冷静直白的分析让人觉得刺耳刺耳;
八卦——名人的参与让登山成为了与世俗社会的八卦接口。
更何况这是一场真实而又扑朔迷离的山难。不同的当事人对事件细节有不同的描述,包括技术上的失误和关门时间的把握,都给这场山难蒙上了很多神秘和争议的色彩。从人类力量的有限到幸存者的罪恶感纠结,作者出色的叙事天赋让每一个读者都屏住呼吸,听他分析自己在戏剧经历中的自负、责任、理智、欲望和英雄主义,带着他的欢笑、惊叹和反思,带着他对死去队友的悲伤。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小说,有经历,有故事,有生死,有悲伤,有英雄,有梦想;也可以看作是珠峰攀登的历史,往往为人所知,技术娴熟,震撼,尴尬。无论你是与珠穆朗玛峰的梦想志趣相投、志在七峰,还是向往激情、仰慕世界巅峰的追梦人,抑或只是追求曲折情节、刺激阅读体验的读者,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