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全文是什么?

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读解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据说当年林彪很是欣赏孔子这两句名言,但他自己在历史上却留下了一个“长戚戚”的形象,还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就我们今天来说,物质文明越发达,心理医生行业越兴盛,所 谓现代病、世纪病,是否正是圣人所指出的“小人”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