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街》赏析
街上有汽车经过。
邮箱里有孤独。
邮箱PO
但是我不记得车号x了,
有阿拉伯数字孤独,
汽车是孤独的,
孤独的街道,
人类的孤独。
据废名记载,这首诗写于北平护国寺街。我们可以推断诗人当时站在街上(或者十字路口),有飞驰的汽车经过,人群匆匆而过,人与人素不相识。人和事都一样奇怪。因为陌生,存在于内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人是孤独的,静态的邮箱是如此,动态的汽车和街道也是如此,形成了一个孤独而冰冷的哑剧。诗人冷眼看街景,自然记不清不停飞驰的汽车数量,或许连颜色都没有印象;矗立在街边的孤零零的邮筒,给诗人的直接感受是,那只是它的代号(英文POST的缩写,或者前两个字)。这首八行诗,却用了五个“孤独”,这是修辞上的禁忌,却也表达了现代人内心的呐喊,城市生活的无奈写照,灵魂的空虚与孤独,没有可以托付的对象。
不用说他是从哪里来到这条街的,这条街分明就是社会的影子,它给作者的感觉是孤独的。孤独不是“清静”的代名词,而是孤独和冰冷。本质上是作者对世界的否定。废名出生在黄梅,这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地区,也是礼仪之乡。这里佛、禅、道发达,他从小受到熏陶,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和文学作品。“我想,如果中国没有受到佛教的影响,文学艺术中的空气就会更加陈腐,文章就会失去许多优美的文字”(费)。废名经常和别人谈论佛教。周作人曾在《怀废名》中记载废名轶事,记得废名在《熊十力》中曾为佛学争论甚至两人动武,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打坐修行佛法。他的诗“激烈而禅深”(在高峰),被称为“孤独的诗人”。诗歌很难理解,很少有人读。确切的说,没有多少人能读懂它的玄机,得到它的名字。“当同事们都涌向西方诗人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有着八大山人的异样眼光。做一个具有超然精神的个性诗人。没有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一个人很难忍受这种孤独。
周作人称其为“佛教之上除老庄之外的道家”。街上明显充满了道家思想。车子经过邮箱的时候很孤独。我不记得车号了。这辆车很孤独。汽车是动的,邮箱是静的,无论是动还是静,都是孤独的,这是道家相对性和相对统一性的体现。所以,一切——街道,人类都是孤独的。作者对汽车和邮箱的感受引发了他对人类的感受。汽车邮箱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工业产品。汽车是加速人体运动的交通工具。邮箱是人类思维的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了更快更方便的交流,但并没有改变人类的精神状况——人类依然是孤独的。这不仅是一个现代化进步的问题,本质上也是对社会进步的否定。现在宋祖英的《好日子》越来越好了,物质上,但是人的精神呢?恐怕越来越空虚无聊的人居多。如果你承认的话。在30年代,废名有如此深刻的思想,不能不令人钦佩。道家主张“弃智”、“返自然”,这是废名道家思想的体现。
废名哪里来的街?当然,从他的研究来看,他是个学者。他曾在《灯》中写道:“深更半夜看完放一本老子的《道德经》,若舍吉凶,悔相逢一室。”“他对‘街’的否定,是对学习生活的肯定。”学习生活是宁静生活的代表。道家崇尚“静”,意为“恢复生命”,“恢复生命”称为“常态”。“常态”可以包容一切,与自然和谐,就与道和谐,就能长存。(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废名真长!“七八十年后,这是当年的落伍者,脚最快”(网上下载)。为什么是“喜欢”?在这里,作者有很多委屈。现在人类崇尚自然的方式不就是这样吗?废名犀利的目光和思辨的力量引起了当今先锋派诗人的推崇,这是有道理的。“写文章以为对社会没有影响,就像‘废名’一样,以为真的废了名。‘废名’就是废名。如果对社会没有影响,那就连写都不一定。真要废名,连“废名”(鲁迅语)这个名字都不能签。废名真的没有“废名”。“废名”是道家“无为”的同名兄弟。废名在“无为”之中却有“有为妙用”。这个“孤独的诗人”并不孤独,他永远影响着后人。现在他家乡的重点中学黄梅一中在1992年成立了费明文学社,他的精神和艺术风格将永存并发扬光大。
佛教和道教都体现了废名出世的思想。废名推崇陶渊明,写陶渊明爱树。陶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而弃官,在避世。废名为什么要避世?当然有很多方面,就这首诗而言。车、邮箱、号码都是舶来品。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并不担心,无奈的境遇只能让他感到孤独。不知这种观点是否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