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对于林冲的忍,你如何看待
对于林冲的认识,一般人所下的结论是:“忍”,如田进在《林冲形象新解》中说“林冲形象,历来是被误读了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是对他的经典评价”[1]。石昌渝也在他的文章《林冲与高俅》中说“高俅要为自己的干儿子夺占林冲之妻,设下天罗地网,一定要将林冲置于死地。逆来顺受的林冲一忍再忍,一让再让。”[2]然而这些文章对林冲“忍”的本质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林冲的“忍”是封建的宗法制度中家族利益限制了他的爆发,有人认为他的“忍”是对家庭妻子的一种责任体现。但我认为,林冲的“忍”实则是“怕”。那么林冲究竟怕的是什么呢?一、怕失去既得利益什么是既得利益?既得利益是指已经拥有的、自己比较满足的优于他人的条件,人们一旦有了既得利益,就不希望当前状况被显著改变。林冲的既得利益就是他的社会地位和幸福的家庭。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现代汉语词典》对教头的解释为“宋代军队中教练武艺的人”[3],而实际上,林冲的枪棒教头不仅仅是教授武艺,同时他也是禁军的管理者。教头属于政府公职人员,有体面地社会地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有高强的武艺,同时林冲还有幸福的家庭,美貌的妻子。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惧怕什么的,除非是损害他的既得利益。小说第七回林冲一出场,就遇到了一件有辱自己身份的尴尬事——妻子被人调戏,这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最大的耻辱,在林冲看来,在东京的地面上,有人敢和我林冲作对,我不打他个一佛出世,二佛涅_,我还怎么在东京混,怎么做禁军教头?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让他饱受耻辱的无赖,恰恰是能改变他生活现状的顶头上司的螟蛉之子,而他的这个上司,又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狠角色,在他的手下,不能有半点“失误”,否则,性命不保。所以他也就因“怕”而强“忍”了。这从他对鲁智深说的话中可以找到答案。“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4]100这就道出了他没敢痛打高衙内的真谛。高俅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是自己现有利益的决定者,林冲对自己的地位、家庭留恋有余,舍弃不足,得罪高俅可能会失去一切,自己的同事王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他怕得罪高俅。也就是怕既得利益受到侵害,也只有“忍”了。林冲不仅怕高俅,怕高衙内,就连他们身边的爪牙也是惧怕的。小说第七回写高衙内得了相思病之后,他的爪牙,林冲的发小陆谦曾帮他骗林冲。林冲初时很是生气,“林冲道:‘叵耐这陆谦畜生,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来骗我!”[4]104于是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要寻陆谦的晦气。这实际上是林冲的心理战,他的目的是吓唬陆谦,让陆谦知难而退,也是在告诫高衙内,让他适可而止,否则自己要杀人了。典型的干打雷不下雨的行为。因为凭借林冲的本事,无论是杀高衙内还是杀陆谦,根本就不用尖刀,一双拳头足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写林冲杀陆谦只用了一招。“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哪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4]138这样一个连差拨都不如的陆谦,杀他还用得着刀吗?可见林冲的真实用意不在杀人,而在吓人。林冲是懂法之人,“林冲告道:‘小人虽是粗鲁的军汉,颇识些法度。’”[4]109所以杀人偿命的法律他比谁都清楚。如果自己拿刀杀了陆谦,是快意了恩仇,但也会使自己失去官位、家庭甚至美丽的妻子,要真是这样,还不如直接杀了罪魁祸首高衙内呢,那岂不更解恨?所以林冲拿着刀到处寻找陆谦,实际是起到告诫的作用,并非真想要杀人。事实证明,林冲没找到陆谦,几天后就不了了之。“自此,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都放慢了。”[4]104林冲不是没有杀人的胆量,而是没有放弃既得利益的心胸。二、怕损害名誉名誉说白了就是“面子”,“‘面子’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世俗生活中的表现,是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核心概念之一”[5]。“休妻”一段就是林冲爱“面子”(即怕名誉受损)的铁证。小说第八回,写林冲被流放到沧州,临行之时,给他的岳父张教头写休妻书,而他与岳父的对话,略见一斑。“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4]110怕妻子误前程只是托词,我认为这是林冲怕自己名誉受损。作为禁军教头,热血的习武之人,可以被关押、可以被流放,甚而至于被杀头,但绝不可以保护不住自己妻子的清白。如今自己被流放沧州,前途未卜,自己在家时妻子都险遭侮辱,自己不在家中,情形难以想象。真要是高衙内趁此机会侮辱了张氏,那耻辱可就大了,自己还怎么立足于江湖?不如写休书弃妻子。如果妻子刚烈,因被休而自尽,或者不从高衙内而寻死,都是最好的结局。自己了无牵挂,则一心一意服刑至遇赦而返,那时再组建新的家庭,未为不可。如果妻子水性,禁不住高衙内的威逼利诱,从而失身,那于自己也无伤大雅,因为自己已经休了妻,并明令其自由嫁人,我林冲还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真丈夫,不会被人耻笑。在世俗人看来,情与理的转化,只在一念之间,当人的意志稍不坚定,情就战胜了理。如《宝剑记》第38回中写林冲母亲知道林冲落草为寇时,曾劝过林冲的妻子:“ 孩儿, 你弱质芳年, 便死而何益! 不如嫁了他, 苟延性命, 苍天自有报应外。媳妇休的挂虑老身, 且从贼子, 免一身之祸。”[6]《宝剑记》是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戏剧,他的许多情节都来源于水浒故事,所以,其中的常情也就不是空穴来风,林母的认识,也可以看做是小说中林冲休妻的真实想法。另外,在小说第二十回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曾经派人到京城探望岳丈和妻子,也说明了林冲的用心。“(林冲)遂将心腹备细诉与晁盖道:‘小人自从上山之后,欲要搬取妻子上山来。因见王伦心术不定,难以过活,一向蹉跎过了。流落东京,不知死活。’”[4]254按照常理来说,自己已经休了妻子,虽不能说已恩断义绝,但和自己的生活也就没什么关系,只稍微关心她一下已经足够了,派人探听一下她的状况也就仁至义尽。现在她已经不是你的妻子了,这里为什么还要搬取上山?可见林冲当初休妻的真实目的不是为妻子的前途着想,而是怕自己名誉受损。总之,支配林冲的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面子”观念。三、怕有性命之忧风雪山神庙之前,林冲最怕的是自己有性命之忧。他在休妻时对岳丈张教头所说的话,足以证明这一点。“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4]110 林冲深知如不休妻,就可能遭到高衙内的继续陷害,自己防不胜防。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就只能放弃妻子。在野猪林,当董超、薛霸要杀他的时候,他甚至是哀求他们,“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4]116丝毫没有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当然这不能说明林冲是个懦夫,也不能说他贪生,只能说明他还盼着有朝一日能回还东京,继续往日的生活,所以也就在鲁智深救下他之后,劝说鲁智深放了董薛二人。另外,在到沧州牢城之前,林冲去拜访柴进,也值得探讨。林冲是在沧州的小酒馆里得知柴进的豪侠行为的。他听酒保说柴进曾嘱咐过指引流放之人到庄上受资助后,对董超、薛霸说:“我在东京教军时,常常听得军中人传说柴大官人名字,却原来在这里。我们何不去投奔他?”[4]122这段对白说明林冲在此之前并不知道柴进住在这里,以前只是听说并不相识。若自己还是教头,可能不会去拜访一个土财主,尽管他是有着丹书铁券的皇室后胄。现在不同了,自己是阶下囚,多结识几位江湖豪杰对自己没什么坏处,结识鲁智深就是先例。更为主要的是要让董超、薛霸看看自己在江湖中的实力,他二人在鲁智深离开后,在柴进的地盘上更不敢胡作非为,自己确保能到沧州牢城。这么猜测林冲绝没有贬低他的意思,这恰恰说明林冲有智慧,是个心思缜密之人。如果说林冲是为了柴进资助的一点钱粮,那是贬低了他,因为林冲不缺少盘缠。小说中尽管没写林冲离开东京时带了多少银子,但鲁智深和他分手时给过他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在当时能买到什么?我们从另一节可以看出。小说第十五回写吴用拿出一两银子为阮氏三雄付账并购买物品。“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阮小二道:‘我的酒钱一发还你。’”[4]189阮小二的酒钱是:一桶酒,十斤牛肉,四般菜蔬。这是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林冲的二十两就是它的二十倍。而柴进给一般囚徒的资助是多少呢?“不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4]124这些肯定不值一两银子,林冲能为这点小钱折腰吗?那不是林冲的性格,也不是林冲所需。那么,林冲拜访柴进的真实动机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让董超薛霸在剩下的几十里路程中,别对自己再生歹心。另外,他在沧州牢城贿赂差拨和管营,也是他害怕的表现。他害怕那一百杀威棒,害怕差拨等人暗中使坏。总之,林冲在火烧草料场之前,性格的主体就是“怕”,但真的让他可以不再有顾虑,即失去教头的地位、美丽的妻子、幸福的生活后,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也就暴露出来了,那就是狠勇和智慧。来源:中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