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踯躅是什么?
羊踯躅(即闹羊花)中毒,是采食羊踯躅的嫩叶所引起,临床上以口吐白沫,喷射性呕吐、皮温低下和步态摇晃为特征。
各种家畜都可发生,反刍动物较为敏感,水牛尤甚。多在4~6月份发病,立夏和小满之间为发病高峰期。
71个病例中,此期间发病的占72%。主要见于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
据在湖南省的调查,发病率大约在15%,病死率为3%左右。羊踯躅(RhododendronmolleG.Don),即闹羊花。《本草纲目》中列为下品,曰“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故而得名;《华佗神方》中用杖子汁解踯躅中毒,《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和《千金翼方》也都有羊踯躅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