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对谈杨照╳女儿:终于,敢于跟别人不一样!
作家杨照的独生女李其叡,十四岁时决定离开台湾,到德国汉诺威学习音乐。这三年来,她体会到德国和台湾的教育有哪些不同?自己有哪些成长?爸爸杨照又因此观察到哪些更深层的教育和教养的课题?
作家杨照横跨文学、政治、媒体,左手理性批判,右手感性书写。在教养的路上,他期许自己是独生女李其叡最忠实的协助者和陪伴者。
杨照曾经花二十年,跟小时候学音乐的痛苦记忆抗衡,李其叡却一路走上专业演奏之路。曾被中国媒体誉为「下一个郎朗」的她,十四岁时决定到德国追求她心目中的音乐教育。三年来,她克服了语言、文化、社会的挑战,看见台湾、德国教育的不同,更高兴自己学会了思考和表达。杨照则透过女儿的德国经验,再次确认父母即便不忍,不能也无法替孩子的人生做主,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承担的力量才会大,」他说。
去年底,《》邀请这对父女对谈。面对摄影记者,十七岁的她还显得娇羞不习惯,但言谈中已展现超龄的成熟;而杨照更欣慰的感谢德国教育,「让女儿成为更接近他理想中的女儿」。以下是对谈摘要:
Q: 其叡小学高年级,就确定要走音乐的路,这条路上开心与辛苦的地方?
叡: 我五岁开始学琴,小学、国中都念音乐班。刚开始假日还可以跟爸妈去玩。小学每天放学后都练一两个小时,有考试或参加比赛就加练,渐渐的,我会把练琴一直挂在心上,就让我比较没有空做其他事。
在台湾学音乐,好像有一种风气,就是要去参加比赛,小时候觉得那是学琴的必要之一。但后来比赛变成一种例行公事,小五小六以后,我就不太愿意常参加比赛。我开始想,比赛有什么意义?
我喜欢上台表演,喜欢那种上台前的紧张压力。这是学音乐让我觉得开心的地方,用我的音乐吸引观众,把自己练出来的成果表现出来,哪怕能影响观众一点点心情,感受到观众有在注意听我的音乐,我都会很有成就感。在德国学音乐,不会把它当成一个特技,他们比较重视你的音乐有没有打动人,我很喜欢。
Q:杨照自己学小提琴,曾因被老师打,而痛恨练琴。这样的经验如何影响你陪伴女儿学琴?
照: 我对学琴的感想其实很复杂,一直是背后我无法解决的阴影。那位小提琴老师其实教了我太多东西,今天我能跟女儿沟通音乐,都是他帮我打下的基础,要不是因他够严厉,我今天对音乐不会有这番想法。但另一方面,又因为他那种严厉的教育方式,让我决定放弃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