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穆源》的阅读心得
我爱穆源
今年九月,我有幸踏进了这所国内最早创办的回民小学——穆源小学的校门。在教育空前繁荣的今天,这座民族学校已经融入了大教育的体系。在这儿,我被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儿,我了解到我国著名的出版社——商务出版社的总编辑范用先生也毕业于这所学校。为此,我感到十分自豪。
为了了解穆源,我读了范用先生所著的《我爱穆源》一书。穆源小学是1906年由镇江地方名士发起,当地回民出钱创办的。学校除了建有教室、操场,还有图书室、老师宿舍,在当时可算规模不小了。可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年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和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
那时候,师生关系融洽,好似朋友一般,学生可以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过错,大家亲如一家人。学生们常来往于老师宿舍,在那儿学习、玩耍,可亲热了。同学们喊老师不喊老师,喊先生。课堂上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得十分默契,大家学得非常轻松、快乐。下了课,操场上热闹起来,大伙儿踢毽子、跳皮筋、滚铁环、打乒乓、打篮球、踢足球……花样可多了。
那时候,学校也注重校风校纪。校门口有一面大镜子,上学时,大家首先要照一照自己衣服穿得整不整齐,打了补丁不要紧,但要干净。有时校长会站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大家进校园,既是对同学们的欢迎,也是对同学们仪容仪表的检查。
这所学校是范用老先生心中惟一的校园,因为他没有上过中学和大学。当年他和他的校友们创办过自己的文学刊物,组织过儿童剧社,上演过《父子兄弟》等话剧,还到处演讲、演唱,充满了青春活力。
如今的穆源已今非昔比。1937年,范用心中圣洁的宫殿在日寇飞机的炸弹声中被彻底摧毁。现今一座崭新的楼房是由穆源学子、爱国华侨丁存仁捐资建造的。由范用老先生凭记忆亲自制作的当年穆源的模型存放在校史资料室里。同学们每天穿着整齐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到校上学。当然,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的发展,现今的穆源已算不上什么规模学校了。可她却浓缩了百年历史。穆源小学学习气氛依然宽松,师生关系依然融洽!当年的儿童剧社虽不存在,可经过教学资源整合的穆源铜管乐队却活跃在各个大小舞台上,直至中央电视台!我们有理由相信,注入了新鲜血液的穆源明天会更好!
今天,我为穆源这所百年老校自豪!明天,我要让穆源为我骄傲!
六(1)班 严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