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告诉你:为什么网络小说里的屌丝总是会反击?

以前看小说的时候,总在想为什么反派那么厉害,或者不断被底层主角超越,最后以惨淡收场。

总结规律后发现,小说的主角们一定有一个特质,就是成长得特别快,快得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反派像被诅咒了一样,整天不思进取,派手下一点一点按实力给主角练,最后等着被打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我找不到答案。

《终身成长》这本书解答了我的疑惑。经过几十年对成功的研究,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在《一生的成长》中,她说明了我们的成功不是由我们的能力和天赋决定的,而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受到我们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让我们借助一部动画《火影忍者》来区分一下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

在动画中,主角佐助和鸣人分别是典型的固定思考者和成长思考者。佐助的人生主要目标是证明哥哥是错的。他背负着血海深仇,他必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那就是复仇。虽然这个过程也越来越强烈,但他也很痛苦。而鸣人则可以抛弃身体所占据的仇恨,反而正视事实,在这股力量的帮助下继续成长,而且从来不怕失败。整个成长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所以他最终能够打败所有的对手,成为一代霍颖。

转到终身成长,我们可以看到,固定思维最本质的意义是,他相信自己的天赋或智力是不变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当我们相信自己的天赋是不可改变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随后的行为。比如思维固定的人,表现如下:

急于证明自己。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对于一个思维固定的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主题词可能就是证明。很多电影里的大反派,到最后决战的告白,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证明这一切不是他的错,是别人的错。

还包括生气和受到威胁。比如有个网球明星叫约翰·麦肯罗,红极一时。他曾经拿过世界冠军,但是他的流行时间不算太长,运动生命周期也不是很长。为什么?因为麦肯罗是公认的思维固定的人。比如他每次去打球都会发脾气。通常情况下,网球场会准备一些木屑,供这些球员吸收手上的汗水。他曾经抓起锯末,在手上一摸,拍掉,说这也叫锯末,然后一脚把桶踢开。

比如,很多职场领导无法接受下属的提问。我以为他以为我是领导,我站得比你高,看得比你多,想得比你深。你为什么质疑我的决定?

然后就容易灰心丧气,招摇过市。为什么思维固定的人容易找茬,容易生气?原因是思维定势的人喜欢把一切都归咎于别人。他会认为我今天打不好是因为球拍,球场上的裁判和观众太吵了。还有一次,他吐了负责接待他的女子一身,却要求女子向他鞠躬道歉。而这,他认为,就是冠军的特殊待遇。

与上述表现不同的是,成长思维是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的,就这么简单。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用一整本书来论证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的。

那么,当我们认为所有的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出来的时候,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呢?

不怕丢脸。比如在台上举手发言都没关系。为什么?因为我在学习。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学语文那么快?是因为我们学说话的时候犯了无数的错误,没关系。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为什么后来学英语那么难?甚至很多人关起门来学英语是为了不让别人听,因为他怕丢面子,他总是在掩盖自己的缺点和缺陷,所以很多人对英语都是哑巴。

有大局观,会一直往前看。比如踢猫效应,就是大家都用固定思维思考。而成长思维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如果上班迟到,我会管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早点出门。会上,领导会不会无视我的意见,是不是没有表达清楚,或者能从领导那里学到什么更正确的想法;晚上回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要不要和老婆好好沟通一下...这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思考者的视角。

还有一个案例,我们熟悉的迈克尔·乔丹。有人可能会认为乔丹一定是一代球神,因为他有着独特的天赋。事实上,乔丹的高中队被淘汰了。还好他妈妈鼓励他,说训练是对的。乔丹每输掉一场比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坚持训练。

乔丹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候,是他从棒球场到篮球场的第二次复出。他一上场就发现自己连续输了好几场,评价被摇到了谷底。那一刻乔丹没有做别的,就是加强了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肯定是在下降的。但你会发现,乔丹后期并不是靠身体打球的,就是不停地练技术让自己适应更老的身体。这就是一个有成长思维的球员所能表现出来的伟大。

相信大家经过对比,对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的本质区别有了一些了解。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网络小说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够实现人生逆袭,嫁给白走上人生巅峰的人,必然都有成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