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火柴的原名是什么?
天亮了,雨停了。
草原的气候很奇怪。月明星稀的好天气。突然,一阵冷风吹来,厚厚的云层从平坦的地面出现,瞬间遮住了天空。然后就是一场大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无处倾泻而下。
卢金勇从灌木丛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整个草原沉浸在一片烟雨雾中,谁也看不见,听不见人声;被暴雨冲刷的杂草像梳子一样,平整地躺在泥地里,连路都看不清楚。还是阴天,偶尔有几颗冰雹落下打在浑浊的绿水上,溅起一把水花。他痛苦地叹了口气。他因小腿伤口发炎而落后了。两天来,他日夜兼程。他今天想赶上大队,却碰上了这场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天气,走出灌木丛,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使他突然打了个寒颤。直到那时他才发现他的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火烤就好了!”他使劲拧着衣服,看着水顺着裤子往下滴,心里想着。他也知道这是一种妄想——不仅是现在,就在他离开的前一天,他们连队因为没有东西生火,不得不吃生食。但他还是下意识地把手伸进了裤子里。突然,他的手碰到了一个粘粘的东西。他高兴得赶紧蹲下来,把口袋翻了个遍。果然,一撮青稞粉粘在口袋底部;面粉被雨淋湿了,成了稀糊状。他小心翼翼地刮掉薄薄的浆糊,浆糊大如鸡蛋。他节省地捏了捏面团,一会儿捏成了一个形状,一会儿捏成了一个圆形,不禁暗自庆幸:“幸亏我昨天早上没发现!”"
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看到有东西吃会更饿。为了不一口吞下,他又把面团捏成条状,正要送到嘴边,突然听到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声音是如此的微弱和低沉,仿佛是从地下传来的。他停顿了一下,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向声音。
陆金永摇摇晃晃地跨过两条沟,来到一棵小树前,才看清打招呼的人。他靠在树根上躺在那里,身下是一滩泥泞的污水。他好像很久没动了。他的脸更吓人: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像黑色的毛毡糊一样粘在额头上,水顺着头发和脸颊往下滴。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上颚下的喉结上下抖动,干裂的嘴唇一个个发出低沉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到卢金勇的脚步声,这位同志吃力地睁开眼睛,习惯性地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没动。
卢进勇看着这一幕,眼睛像被揉进了什么,心里酸酸的。这是他留守的两天里,第三次看到战友倒下。“这肯定是饿坏了!”他想着,赶紧抢过台阶,一把搂住同志的肩膀,把小大麦面递到同志嘴边说:“同志,快吃!”
这位同志抬起一双失神的眼睛,呆滞地看了卢进勇一眼,费力地举起手,推开了他的胳膊。他嘴唇动了几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不行,没用。”
卢金勇的手停在半空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看着吴琴被寒风冷雨冻住的脸,挂在脸上的雨滴,苦涩地想:“如果有一把火,一杯热水,也许他还能活着!”他抬起头,看着雾蒙蒙的远方,然后抓住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
这位同志闭着眼睛摇摇头,没有回答。似乎他正在积蓄他所有的力量。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睁开眼睛,右手指着左腋下,急促地说:“这个……这里!”"
卢金勇疑惑的把手伸进了湿漉漉的衣服。一瞬间,他觉得战友的胸膛和他的衣服一样冰冷。在那人的腋下,掏出一个硬硬的纸袋,递给了那位同志。那位同志用颤抖的手打开纸袋,那是一张党证;揭开党证,里面有一小堆火柴。烧焦的火柴。红色的火柴簇在一起,正压在猩红色的印章中央,像一束跳跃的火焰。
“同志,你看……”这位同志向卢金勇挥了挥手,走近后,他伸出一根僵硬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拨弄着火柴,低声说:“-,二,三,四……”
某* * *有七根火柴,但是他数了半天。数完之后,我探询地看着陆金永,好像在说:“你懂吗?”
“是的,我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好办了!”他似乎看到了一团红色的火,他和这位同志依偎在火边...
这一刻,他发现这位同志的脸似乎舒展开来,眼睛里的垂死之色突然消失,迸射出喜悦的光芒。只见他合上党证,捧在手里,小心翼翼地像捧着盛满水的碗一样塞进陆金永手里,紧紧握在手里,直勾勾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突然收回手,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举起来,指向正北方向:“好的,好同志...你们...你拿过来……”
话到此为止。卢金勇感觉自己的双臂突然下沉!他的眼睛模糊不清。远处的树,近处的草,湿湿的衣服,紧闭的双眼...一切都像整片草地,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举着,像一个路标,直指长征部队的方向...
说完,卢金勇走得很快。天黑时,他赶上了卫兵。在无边的黑夜里,一簇簇篝火在燃烧。在风雨中在泥泞中打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肆虐的野火有说有笑。湿衣服上有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咝咝作响...卢金勇悄悄走到警卫连指导员身边。反射着闪烁的灯光,他用颤抖的手指翻开党卡,把剩下的6根火柴一根一根递到指导员手里。同时,他用一种奇怪的口气数着它们:
“一、二、三、四……”
《七根火柴》是王愿坚发表于1958的小说。
内容描写长征途中草原上瓢泼大雨。一个垂死的红军战士把自己的党证和里面的七根烧过的火柴交给战友,让他交给党组织。说完,放心地闭上了眼睛。战友追上队伍,给战士们点上篝火,然后把剩下的6根火柴和党证交给指导员。作品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展现了革命军人的高尚品格。文章的主角不是大量笔墨写出来的陆金永,而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无名战士。
王愿坚(1929 -1991年)当代作家,山东象州镇象州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当过宣传员、艺术团成员、报社编辑、记者。1945,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解放军文艺编辑。同年开始发表《党费》、《谷物的故事》等短篇小说。从1956到1966,他参与编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革命回忆录选集,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了更多的老一辈革命家,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提炼了他的文笔。先后撰写了《七配》、《三路》、《支队政委》等十余篇短篇小说。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他与陈祝国合写了第一部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一个在中国* * *产党与国民党激烈斗争的20世纪30年代,渴望参加革命的红孩儿潘冬子等人的形象。深刻刻画孩子内心,几个孩子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难忘。该剧结构严谨,结构严谨,富有戏剧性。1976继续发表路标、脚印等短篇小说10。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包括:《谷物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和《王愿坚小说选》。1978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兼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与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向世界发行,他的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名人录。
参考数据
王愿坚。王愿坚小说选。未知:未知,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