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歌点评或仿写
前缘——席慕容诗歌赏析
前缘——席慕容诗歌赏析
席慕容的这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比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性难以划分。一首极好的散文诗,所以推荐给大家。 :为什么 为什么 我可以锁住我的笔 为什么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快乐宝贝 快乐宝贝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Sle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诗人提出了两个“为什么”,没有去回答,留给读者去思考。读者是会思考出来的。o 爱和忧伤总是存在,爱,常常也是人烦恼:欢乐和“最美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人生就是这样。诗人的这种感受,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 这首诗,用词准确、生动,很值得欣赏。第一行“锁”字,流露出强制的情绪,第二行的“锁不住”,隐含着无可奈何的叹息。写欢乐的到来用“乍现”,显示了欢乐的短暂:写它逝去用“凋落”,暗暗将抽象、无形的欢乐喻为可观可触的美丽的花朵,把抽象化为具体。以“走的最急”来形容“最美的时光”消逝的迅速,着一拟人手法的运用,也是全诗 增添了风韵。青春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鉴赏:读席慕蓉的诗,如品尝一杯浓浓的咖啡,苦涩之中留下丝丝快慰。她擅长在简练的语言中阐释人生的哲理,让人警醒,让人反思自己。这首诗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岁月苦匆匆,人生在不知不觉中便走到了终点。而结局的境况又大多让当事人失望,懊悔……于是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一诗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叹“也许多少年后,我会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绿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人生之路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草率行事,游戏人生,是对生命的亵渎。正像这首诗中所说的那样“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而态度便决定了命运,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面临人生迟暮的失意与悔恨,人们更多的是无奈“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这首诗分成三节,第一节写出人生在慌乱中不知不觉已启程,而同时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无法回头;第二节写青春易逝,岁月沧桑;第三节直抒胸臆,空留涕痕已于事无补。感叹曾经的鲁莽草率,而这一切都已无可挽回。全诗与淡淡的伤感中给人深刻的启示:韶华易逝,慎重走好人生每一步,便不会落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