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更多关于香港庙街的事?

庙街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油麻地,是香港颇具特色的一条街道。这条街南北走向,连接着温明巷和佐敦道。过去有许多电影在庙街拍摄。庙街以卖便宜货的夜市闻名,被誉为香港的平民夜店。

名字的由来

清朝时庙街中间有一座天后庙,即油麻地天后庙,庙街因此得名。另一方面,由于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且游人以男性为主,所以也叫男人街。香港年轻一代多以“老庙”作为庙街的俗称。

历史

庙街1950。庙街早在1887的九龙地图上就有记载。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北段叫“庙北街”,南段叫“庙南街”[1]。从1920s开始,天后庙(俗称“榕树头”)对面的广场开始发展成大型休息场所,导致庙街附近出现了很多卖杂物和小吃的摊位。广场对面的街道钟芳街(之前英文翻译为“公共广场街”)也是以这个广场命名的。

1968期间,港府计划在天后庙广场附近兴建梁显利社区服务中心,导致在该处经营的200多名流动小贩不满搬迁安排。经过油麻地街坊会和香港警方协调,政府决定在庙街和上海街近榕树头划出一个3尺4尺的摊位安置,但以抽签方式分配。

1975年3月,当时的香港市政局在庙街划定了一个“小贩许可区”,使庙街原有的小贩得到了系统的管理。庙街小贩认可区包括温明里至钟芳街一段及甘肃街至南京街一段,并有近600个指定位置供小贩摆卖。摊位本来是晚上开的,1998的营业时间从中午开始改了。

特性

用来做特色煲仔饭的炭炉,每天傍晚就会开始营业,庙街沿线的小摊也开始陆续营业。摊位上卖的商品相当多样化,有男装、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廉价电子产品,甚至成人用品。天后宫外有很多算命亭,附近有时会有传统粤剧表演。早些年,有一些武术家在这里表演和卖药。

此外,庙街还有很多香港本地特色的小吃摊,有海鲜、煲仔饭、各种面食等。由于其大众化的价格和良好的声誉,它很受居民和外国游客的欢迎。

庙街也有一些麻雀馆,有些有几十年的历史,有传统文化特色。大部分都是老一辈人光顾的。

对媒体的影响

庙街会出现在很多香港电影和一些以香港为场景的外国电影中,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充满龙蛇混杂和犯罪行为的地方。此外,TVB的电视剧《庙街妈妈兄弟》也以这条街为故事场景。

一些香港歌手在庙街特别受欢迎,包括尹光和夏金城。他们唱出了庙街的正宗文化,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交通

平均拆卸时间(Mean Time of Remove)

荃湾线佐敦站(A出口,沿佐敦道右转,然后右转直行至庙街)

观塘线/荃湾线油麻地站(C出口,沿温明里走到庙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