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哪些军阀出身绿林呢?
民国时期出身绿林的军阀非常多,最著名的自然是桂系和奉系的两位赫赫大帅:干帅陆荣廷以及雨帅张作霖了。但笔者今天要说的却不是这两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军阀,而是一支部队,一支起家班底全部来自绿林的部队:镇嵩军。\
看过电视剧《白鹿原》的朋友想必对上图人物不陌生吧?这位电视剧中被称为?刘瞎子?的军阀,就是当时的镇嵩军领袖刘镇华。
刘镇华字雪亚,河南巩义人,出身于一个家境殷实的商人家庭。刘镇华自小学习旧学,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并考取过秀才,所以他的文化程度是很高的。1908年,刘镇华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了一名革命党人。
此时同盟会员在全国到处策动起义,身在豫西的刘镇华也是蠢蠢欲动,但苦于自己手底没有部众。刘镇华灵机一动,就想到了在河南嵩县一代出没的一一股土匪,这股土匪的首领叫做王天纵。
王天纵,字旭九,号光复,河南省伊川县人。清末,王天纵伙同关金钟、柴云升、憨玉昆等人啸聚嵩县附近的羊山一代,打家劫舍,占山为王,过起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绿林生涯,人称?中州大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革命党人刘镇华的策动下,王天纵率领部下攻打洛阳。但这伙乌合之众打家劫舍还可以,遇上正规军可就不行了。在清军的反击下,王天纵一败涂地,被迫撤回羊山。
此时,陕西革命爆发,在以革命党人张凤翙、张钫等人为首的?秦陇复汉军?集团的联络劝说下,王天纵和刘镇华率部西出潼关,在与升允率领的清军作战中立下了不少功劳,为陕西的独立可谓是出了不少力。
民国成立后,全国裁军,陕西也不例外,王天纵被迫率部东归河南。在河南督军张镇芳的安置下,王天纵率部驻扎在豫西靠近嵩山的洛阳、汝州一代。由于嵩山的缘故,这只部队遂被称为镇嵩军。
此后袁世凯对各地实力派采取调虎离山之策,王天纵被调入北京。老奸巨猾的刘镇华在与柴云升、憨玉昆、张治公等实力派的竞争中胜出,掌握了这只军队。
刘镇华在掌握了军队后对内部进行整顿,改变了这只部队的土匪习气。大大提高了镇嵩军的战斗力,镇嵩军从此成为一支严格意义上的正规军。这使得镇嵩军在此后的军阀混战中大放异彩。甚至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由武廷麟、姚北辰率领的由镇嵩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也是屡挫日军。
在军阀混战中,刘镇华发挥了自己两面派的本色。他率领的镇嵩军先是投靠陕西督军陈树藩,在陈树藩倒台后马上倒戈投靠直系军阀吴佩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实力迅速膨胀。
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刘镇华率10万大军围攻西安,遭到守城将领李云龙、杨虎城的顽强抵抗。战斗持续八个月之久,使得西安饿殍遍野,一时成为人间地狱。
1926年11月,冯玉祥部将孙良成千里驰援西安,西安围城解除,刘镇华无奈败退。之后刘镇华再次发挥了倒戈本色,掉头就投靠了冯玉祥,但此次投靠刚刚与自己血战的死敌的行为却遭到部下的极力反对,部将柴云升、张治公、王振等人纷纷离队,镇嵩军实力大减,刘镇华再也无力与各路军阀角逐了。
此后刘镇华投身政坛,与国民党政学系打的火热,在政学系大佬杨永泰的推荐下,一度做上了安徽省主席的位子。1936年,在政敌CC系的策划下,杨永泰遇刺身亡。惊恐交集的刘镇华惶惶不可终日,以至于精神失常,令人不禁唏嘘。
抗战中,镇嵩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在太原会战、豫中会战等战役中表现不俗,是这只名声极差的军阀部队最光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