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知人心理学解读
但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和人们对非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的研究。),即使一个人不说话,我们也能了解他内心的秘密和想法。特别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充分利用。
虽然我们没有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的专业知识,但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简单的技巧,足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人的心和意图,在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让我们与同事和家人的关系更加融洽。
所以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认识人的心理学》,邱泉主编。
书中第一篇讲的是人际交往中的识人技巧。所谓的识人之术,看起来很玄乎,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说话做事的时候,只需要留意对方的心理就可以了。的确如此,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别急,一点一点看书上的内容,慢慢用。我相信它会对我们有用。
所谓“知人”,其实是要求我们了解人性。人有很多弱点。只要我们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抓住了人的“痛点”,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大家都在意自尊,其实就是面子问题。俗话说“死了可惜”,所以只要能放下面子,给对方足够的面子,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们觉得自己降低自己吃了亏,但其实正是因为我们降低自己的态度,不仅能给别人足够的自尊,还能让他觉得自己比你聪明,让他有优越感,这样你让他做事的时候,就会顺利很多。
例如,书中的一个例子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一名店员经常错误地标注价格,造成混乱和客户投诉。虽然老板批评了他很多次,但是没有效果。最后,老板任命店员为价签主管,他的职责是把店里所有的标签放在正确的地方。然后店员的工作态度大变,店里的标签没有错,工作也很满意。
其实这个老板就是在用这种维护别人自尊的小伎俩。店员的错误引起了顾客的不满。当老板批评他的时候,他因为自尊心受挫而感到羞辱,很可能心生怨恨,所以会在工作中不断犯错。但老板任命他为价签主管后,实际上维护了他的自尊心,而被任命为主管后,他的心情会好很多,一种无形的优越感调动了他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其实这个店员的工作内容并没有改变,只是一个头衔,一个能维护他自尊和面子的“主管”头衔。
所以,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不妨试着用一下这个小窍门。俗话说“面子是给对方的。”如果我们给他们足够的面子,他们不会失去我们太多,不是吗?
其实这个例子也能反映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尤其是在工作和谈判中,人们如何才能听你的话?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头疼的问题。
通过书中的介绍,我觉得有必要利用每个人都需要的虚荣心,让别人听你的话。虽然我们觉得“虚荣”这个词不太好,但是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所以,如果能利用别人的虚荣心,对自己的工作和谈判顺利进行是有好处的。
既然是虚荣,赞美就是必备技能。我想没有人不想听到别人的赞美。巧妙的赞美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还能拉近我们的距离。如此巧妙的恭维,在于“巧”字。永远不要拍马屁。
如何巧妙的赞美?首先你要谨慎,不能跟风。比如你夸一个漂亮的明星漂亮,演技好,她可能会不理你,因为她每天听到看到这些赞美很多次,早就麻木了。但如果你用心去夸她文笔好,画画好,或者夸她厨艺高,那么她一定会觉得你关注她,眼光独到。
其次,无声的赞美是一种巧妙的方式。背后夸奖,也算是不漏痕迹。背后的赞美比直接的赞美更容易打动对方。因为人们会认为,如果你在背后夸奖,那一定是那个人的真心话,会更有用。而不露痕迹的表扬,会让被表扬的人受益。
传说有个叫彭玉麟的官员路过一条小巷时,一个女人用来晾衣服的竹竿不小心掉了下来,砸在了彭玉麟的头上。彭玉麟非常生气,破口大骂。当那个女人看到是当地的军事指挥官彭玉麟时,她更害怕了,出了一身冷汗。但是,她急中生智,换了一种方式:“你的语气就像是一个职业里的人,那么粗鲁无理。你知道彭玉麟在这里。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如果我告诉他,我怕我会砍了你的头!”彭玉麟心情很好,当她听到这个女人不知道自己,但她吹嘘自己这么多。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平静地离开了。
这个女人无言的赞美不仅使她免于争吵,也使彭玉麟的心情从愤怒变成了快乐。这就是巧妙赞美的力量!
无论是维护他人的自尊,还是巧妙地赞美他人,都是利用了人的虚荣心,这是学习如何理解人性,满足他人的心理需求。所以,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其实只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多一份火眼金睛,说话前“三思”,揣摩对方的心理,相信就能和别人更好的相处!
下一部分是说的肢体语言。我们和别人说话时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追溯到我们内心的想法。比如咬嘴唇、擦鼻子、皱眉、挠头等常见动作,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这些动作的含义。如果能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对方的肢体动作,善于利用这些动作了解对方的性格和真实想法,对我们的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头部动作、眼睛和视线的含义,以及手和腿动作的含义。
1.我们知道点头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者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但如果在交流过程中频频点头,就需要注意了,说明对方已经失去了耐心和不耐烦。这个时候,你应该停止说话。否则很可能不欢而散。
2.微笑的表情往往被解读为快乐和幸福。但是有一个无牙的微笑需要我们注意。这是一种防御姿态。如果一个人只是对你笑一笑,什么都不说,说明他不想继续和你交流或者对你说的话不感兴趣,只是出于礼貌和尴尬给了你一个微笑。这时候你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或者换个话题,否则一旦对方直接拒绝,那绝对是自己的脸。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真的很科学。当我们与人交流时,眼神交流也是我们获取对方内心信息的一个主要来源。例如,人们握手时进行短暂的眼神交流,表示友好的问候;但是如果握手的时候一直盯着你看,说明这个人是发自内心的想打你;如果一直盯着你,使劲握手,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对你有敌意。
另外,当我们看到某个话题中自己喜欢或者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时,瞳孔会不由自主地扩大。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会用这个来催促客户成交。所以我们以后和人交流的时候,不妨注意一下对方的眼神。如果对方瞳孔放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眼神闪烁”,那么他一定对你的产品或者话题感兴趣,虽然他没有说出来,但是他的眼神已经给出了答案。
3.手和腿的动作通常能表现出明显的意义。比如握紧拳头是生气的表现,生气意味着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愤怒。用手托着下巴,说明这个人喜欢幻想。腿部动作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情。最明显也最容易理解的是,如果一个人在演讲时腿在发抖,说明他很紧张。虽然他可以从面部表情中掩饰自己的紧张,但双腿颤抖的表现是骗不了人的。
科学家还发现,人的左半球是由大脑右半球支配的,一般称为感性脑,而大脑左半球控制我们右半球的活动,一般称为理性脑。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密切关注一个人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可以大致推断出他是感性的人还是理性的人,然后根据他的性格来谈相应的话题。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主要内容的分享。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无法在本文中详细展示。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或者在人际交往中屡遭挫折,不妨找本书仔细研究一下。书中有很多例子也会对我们有所帮助。文章有不足之处,请在留言区指正。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