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的“报复”不禁让人心寒。

惊悚片看多了,难免有时候心里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很快吹走的是心中的纯真;而且越是为此难以入眠,那是真的,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不然鬼也不会半夜来敲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为了理解陈愉系列小说中的一切,也是为了在其他更可怕的故事中遵循同样的真理。

在此之前,我确实看过陈愉写的“四部曲”系列,然后我觉得每一部都比上一部更可怕。但这一次,sine eater——它实际上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小说,而且恰好是“四部曲”——仍然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我常常以为自己已经猜到了结果,抓住了真凶,但事实并非如此;最终的结果呈现出来,让人觉得在作品的结构设定上投入了太多的心血,即使不像《九曲回肠》那样,也足以让人连连惊叹。

《食罪者》的主角显然是心理学家丁谦,他的超能力,即所谓的“情绪技术”,帮助他在案件调查中实现了某种形式的高效和快捷。信不信由你,在事实面前最有说服力。但特例的领头人杜志勋显然站在了“不信”的一边。因为在他内心深处,他认定丁医生还有一个故事,丁医生身上有太多的东西,他还想知道。尽管在所谓的“僵尸”案中表现出色,但这并不妨碍杜组长在最后一刻揭露了两年前发生的轰动一时的“冰雕碎尸案”,其中最后一名受害者与博士还是情侣——那起案件显然是心中的一个巨大痛点。

所以这样看来,小说系列《食者》(The Sineater)的吸引力就特别大——我害怕它,又想尽快看到它,所以矛盾的效果只有陈愉这样的推理小说作者才能创造出来!虽然相对而言,第一部《食罪者》中的案件还不足以称之为高智商案件,但其中透露出的案件背后的沉思还是比较典型的。虽然这个社会并不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那么脆弱,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解、信任和体谅,必然会带来无尽的“烦恼”,甚至“报复”。什么时候是复仇的时候?一定要“一江春水向东流”吗?!

其实恐怖中不乏温情,但还是让人心酸。即使在那个年代有很多错误,解释清楚并勇敢地承认它们可以解决误解,至少不会达到在Sineater更可怕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程度。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从那些类似的事件中得到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必要思考一下,至少无论如何,这样的悲剧不能在自己身上重演。

不一定要归结到阴险的内心。再险恶的心,也不是所有的结都是死结——即使是死结,也大多只是“假”结,只是因为不想解开,所以假结最后变成了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