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个人作品

他的代表作有《死水》、《暴风雨前》和《大浪》。此外,还出版了几百万字的各种译著。1.同情(中篇小说)1924,中华书局;

2.《死水》(小说)1936,中华书局,汇源学校,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3.暴风雨前(小说)1936,中华书局;

4.《大浪》(上中下卷,小说)1937-1940,中华书局,改写1-4,1958-1963,作家出版社;

5.好家庭(短篇小说集)1946,中华书局;

6.《李任杰选集》(第1-5卷)1980-1986,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7.天魔舞(小说)1985,四川文艺出版社。1.《心》(小说)作者莫泊桑,1922,中华书局;

2.《小事》(小说,又译为《小事》,法国都德著,1923,中华书局;

3.《女人的书信》(小说),法国普罗沃斯特,1924,中华书局;

4.法国人Faurobert的《马丹坡瓦里》(小说),1925,中华书局;

5.法国都德《大哈图孔》(小说)中的狒狒,1925,中华书局;

6.《巴杜亚纳》(小说)法属中非的玛琅,1928,北新;

7.法国人Faurobert的《萨朗博》(小说),1931,商务印书馆;

8.《文明人》(小说)法国毛赫尔著,1934,中华书局;

9.《少女伊莉莎》(小说)法国埃德亚·贡库尔著,1934,中华书局;

10.《单身女孩》(小说)法国维克多·马格里特著,1944,成都中西书店;

11.《彼得和露西》(中篇小说)作者法国罗曼·罗兰,1946,成都人民演讲社。死水淡淡的。

一个叫邓的农家女孩来到天回镇,成了杂货店的老板娘(蔡太太)。她的丈夫蔡兴顺很笨,被称为“傻子”。”罗歪着嘴“彪悍的英雄,和邓耀家你来我往,暗恋。因嫉妒被罗歪嘴赶回镇上的陆茂林,暗地里指责罗歪嘴勾结义和团对付洋人。四川巡抚派兵粉碎兴顺,蔡傻子锒铛入狱,罗歪嘴逃得无影无踪。顾天成带着复仇的心情来到向巴打听罗的歪嘴。他不想被堕落的小姨子蔡吸引,主动提出要娶她。为了救狱中的丈夫,为了儿子的未来,也为了爱人不被追杀,她大方的答应了。罗和顾争夺蔡的大嫂,最后顾生落败。她的丈夫,蔡这个笨蛋,自然不能保证她安全地活着。所以,对一个能“保护”她的男人的渴望,在蔡夫人心中激起了“微微的涟漪”。

小说将时代的情境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结合,将时代的特征和变化渗透到整个故事中,因而具有史诗的特征。小说借助罗歪嘴和顾天成的描写,具体展现了当时封闭的四川省停滞不前的社会中隐藏的深刻危机。小说最大的成功在于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现时代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真正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描写了人民的风俗习惯、日常服饰、地方特产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地方色彩。

暴风雨前

叙事从天回镇搬到成都,集中在半官半绅的豪达三府。郝大三的上流社会身份和儿子郝有三的花花公子和小学教师身份,使小说在灵活的叙事中展现了主流文化和世俗文化的重叠,从而在比《死水一潭》更广阔的空间里再现了中国1901-1910年时期的社会状况。小说从清末的维新运动到世纪初的民间宗教运动,阐释了近代中国正在面临和发生的重大历史变革,描绘了四川护路运动的缘起。小说不仅深刻刻画了生活在时代边缘的郝父子形象,还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改革派人物尤铁民、苦闷的郝家女郝湘云、平民妇女吴嫂等。小说对社会生活的描写相当广泛而细腻:从官宦家庭的复杂矛盾到贫民区的畸形生活;从新思想、新观念对公民意识的影响到对成都风土人情的描写。小说通过郝有三这个平庸、淳朴、善良的纨绔子弟的活动,给人以广泛的社会风俗和生活的画像,具有类似巴尔扎克、左拉小说的“风俗史”特征。

大浪

作者力图再现1910年、1911年四川护路运动、辛亥革命到四川独立的全过程,堪称四川辛亥革命的一部宏大史诗和百科全书。小说的叙事角度更“上”,叙事几乎在上层官僚和历史人物之间。最生动的小说是黄兰生写的,她是总督府助理的精明泼辣的妻子。黄夫人、蔡夫人、吴夫人形象的塑造,显示了李善于塑造个性鲜明、气质泼辣的四川女性形象。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法国文学对李的影响有明显的痕迹。然而,历史线索过多,对《大浪淘沙》中日常生活的描写过少,使得小说的叙事乏味平庸,艺术性减弱。

李全集

2011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和著名作家李诞辰120周年之际,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李全集》600万字,17卷,20卷。《李全集》的资料收集历时20余年,包括李的全部汉文作品和文字,以及目前所能收集到的全部译著。《全集》还编辑出版了李的全部手稿。

此前,出版界对李先生的著作缺乏系统的整理。全集填补了这一空白,全面展示了他在文学、翻译、民俗学方面的成就。他的小说三部曲《一潭死水的涟漪》、《暴风雨前》、《大浪淘沙》,被郭沫若先生誉为“现代小说史”。一些文学评论家甚至称他的《死水微澜》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精致、最完美的小说”。同时,作为翻译家,他是最早将法国文学名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先驱之一。他的大量散文、书信等作品,是中国知识界风雨历程中的精神记录,堪称一代人的书信史。他还是一位民俗学家,中国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刻阐述者和杰出实践者。巴金曾感叹:“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学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

李的大部分小说在20世纪50年代因各种原因被修改或改写,中华书局1937版奠定了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本次出版中,所有小说均已还原至中华书局1937版,以期为广大读者和学界提供李作品的原始完整版本,呈现最原汁原味的作品风貌,让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的“失踪者”回归,还原大师,重现经典。

李翻译了65,438+00部法语小说和大量短篇小说。同时,他对法国社会和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著作。这些作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公开发表过,这是学术界的一大空白。改革开放以来,李的大量佚文和书信被发现,这些佚文和书信一直没有与读者见面。社会和学术界都在期待一个完整、全面、可信、可靠的李作品文本。《李全集》的出版终于弥补了这一长期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