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言:献身生活,满腔热血。
萧敬言,一个我看小说时只用四个字概括的文学形象,在《火中涅槃》这出戏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让我无法落笔。或许第二集他是骑马而来,带着沙场搏杀的坚毅与沧桑,又不失皇族的英气;也许他站在城门,但脊背依然挺拔,有着钢铁般的面部曲线,眼神冷漠无畏。那一刻,我觉得王静还活着。他从书里堆砌的花言巧语中走出来,站在我面前。
面对父亲的严厉批评和忽视,面对哥哥们的咄咄逼人和冷漠无情,他一点也没放在心上。十三年的流放和冷遇,他已经习惯了。皇室的冷血和残忍,他在十三年前就明白了。心冷,血不冷。喝了十年冰,血很难凉。他奔波于边疆和战场,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没有抱怨。十年前的红焰案之后,他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尽力守护大梁的世界。他不能让世界变得明朗,但他能尽力让世界安全,远离战争。
十三年前的冤狱埋葬了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为何没有葬送红衣精颜?我依稀记得红衣精颜,虽然没有林纾的飞跳,但也是一个笑容灿烂,英气逼人的年轻人。转眼间,他变成了一个冷酷而孤独的将军,征战沙场内外,战功卓著,却又愤世嫉俗,难以微笑。那个带着轻松笑容,自由阳光的少年时代,最后变成了记忆中的剪影,只留下了性格中的坦诚,不妥协,孤独。
他们听从了齐大哥政治清明的理想,并肩战斗,展望了繁荣的未来。突然,他从东海归来,满心欢喜,带着挚友想要的大珍珠,却迎来了一场叛乱大案,满眼血腥与凄凉。而他的好朋友,连孤坟乱岗都不曾存在过。
面对天子的震怒和雷霆的力量,没有人敢说什么,因为敢说不死的人,不了了之,满清王朝只剩下被动的诺诺和沉默。而京燕自始至终都有一种“虽千人已去”的精神。他问为什么,他求证据,他辩解,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冒犯龙的脸。可能当时京燕还不太明白。君主和他的儿子总是跟随父亲,大臣先于儿子。结果显而易见。他的不妥协、固执和愤怒,使他被流放到朝廷,受到冷遇,以至于在兵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在31岁时被立为太子。
是因为他没有翻身的机会吗?他有,但他就是不想做。十三年的流亡是被迫的,也是自愿的。十三年前,皇室的冷血和阴谋的残酷已经刻进了他的骨髓。他一直是个倔强正直的人,不想附和。虽然他知道只要低下头,或者多迎合几句,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但他没有,因为心里的怨恨,心里的不甘。虽然他没有任何证据,但凭着交情和多年的相处,他相信谋反不可能是齐哥、萧叔和干的。他与宫廷渐行渐远,但并不是因为方式不同。比起宫廷里的勾心斗角,靖焉更喜欢战场上的生死之交,士兵之间的兄弟之情。
这应该是一种深厚的友情,一个重视友情的人,让他在没有证据,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对朋友兄弟的信任,就能坚持十几年。他没有任何证据,但他凭着内心对朋友和大哥的信任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被打压,被冷落,从不妥协,就看你心里有多少好感才能坚持下去。
萧敬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品”和“友情”。就像公主在第一集里说的,景王有他自己的性格。如果不是他十几年来从未放弃质疑红焰案,如果不是他从未在这件事上妥协。即使他不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也不会在30岁加冕为王。在小说中,梅苏畅曾经觉得,如果京燕能微微低下头,向国王和王子致敬,哪个不想把他争取过来。但他没有。他的固执和不妥协让他被压制和忽视了十三年。但是,在京燕心里,错的就是错的。就算很多人做了,也是好的,他不会做,也懒得做。这种性格,在“聪明人”眼里,很傻,却让围观者肃然起敬。
“萧敬言,你有情有义,却怎么没脑子!”梅苏畅在绝望中说的话,在某些人眼里成了萧敬言的遗言。这一刻我很难过。其实这才是京燕最让人佩服的地方。难道他不知道拯救郑伟弊大于利吗?他不懂人语录吗?他知道,他理解。但他还是想做,因为他坚持自己守护的东西,再多的利益也动摇不了他。就像我们后面说的,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也要做;利弊都这么明显了,还去救还是很傻,但是太有勇气了。你所做的不过是问心无愧。
当梅苏畅劝说时,他问,为了一个反面案例的中尉值得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如果我死后见到林叔,他问我为什么不救他的副将,我能回答不值得吗?”他问这句话的时候,语气虽然不强,但字字珠玑。那时候的萧敬言眼神明亮坚定,利弊全在眼里,不够袍泽的爱,不够密友的交代。
哪怕他知道这是对方的陷阱,哪怕他知道这一步已经万劫不复,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踏出去。有人可能会说他没有政治头脑,太鲁莽,太顾全大局。但是,因为他是萧敬言,所以他自己不是政治家。在他眼里,在他心里,血战中的军民比未来的权力和荣耀更重要。因为他不妥协,因为他心中坚持的东西永不放弃,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的真心。“我在萎缩,虽然成千上万的人在走。”萧敬言就有这种大度的勇气。
我记得他说过:“如果连血战的军人都不懂得尊重,我萧敬言就永远不会和你在一起!”“他的底线,他的坚持,任何时候都没有改变。面对投靠自己、被称为“麒麟才子”的辅导员,他直言不讳——“我这辈子最不喜欢的,就是你们这些步步为营的辅导员。你在我这里,以后不会被重用。“坦诚直接,光明磊落,他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情会直接说出来,从不拿肚皮打官司。
知世而不谙世事,虽已万人丧,但萧敬言最大的人格魅力始终如一。
他总是把友情放在第一位,经历了这么多波折,他的心始终没有变,这也是我最倾倒的地方。在他心目中,富贵名利都抵不上战场上锻造的生死友谊。萧敬言看重友情,在乎亲情,即使在帝王家,亲情也几乎不值钱。尽管他被父亲流放多年,但他的心始终为父亲所爱。我记得当他知道赤焰案的真相时,几乎是全身颤抖,难以置信地问梅苏畅:“父亲真的相信他吗?”结局很残酷,在威严的皇权面前其他都不值一提。
我记得他在鞍山救下司机后,见到皇帝的第一件事(皇帝被这个细节感动了)。在这段话中,有人说王静变聪明了,他知道皇帝最可疑,所以他立即归还了军徽。但事实上,这只是王静的想法。在他眼里,军标是拿来救司机的,救完之后应该尽快把军标还给主。于是我们看到,他承诺三天之内看到援军的旗帜,向千里之外求援,但是三天三夜没有付出。以血杀敌,血未干,但首先要做的是双手呈上虎符,没有片刻的犹豫。连梁皇帝这样冷血多疑的人都惊呆了。(其实为了衬托电视剧中女主角黄泥的角色,王静的戏份被大打折扣,这一直是我的遗憾。)
梁帝多疑,经常用自己的思维去猜测别人,所以认为井研可靠。但其实,靖焉心里一直很尊敬这个父亲,虽然他不怎么爱自己,虽然他不是一个贤明的国王,虽然他和自己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毕竟是父亲,所以当皇帝被迫翻案,与梁帝执剑对垒时,靖焉终于在剑尖上背过身去,眼圈红了。
他能做什么?他的身后,是劫后归来的挚友,是七万冤死的忠魂,是他的信仰和守护。在他面前的,是他的父亲,有血有肉的父亲。对自己内心的坚持和孝顺,终究无法圆满。他做出了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在乎天平的另一边。
还有王禹,那个冷落他,后来又陷害他的兄弟。他也是红焰案的发起人。当最后造反失败的王禹想为困兽而战时,靖言说:“武兄,你已经堕落了。”我被“武峰”的声音震惊了很久。我想京燕的内心一定很单纯。虽然看惯了皇族的冷血残酷,但他的内心依然保留着亲情和善良的温暖。
所以当梁武帝告诉梅说,皇帝的位置要换京燕的时候,梅说:“你不知道齐王,更不用说京燕。”因为京燕从来没有变过,即使他不再是那个少有阳光的红衣少年,即使他心中有恨有怒,即使他会从阴暗面揣测别人,他内心对友谊的信念和坚持从来没有变过。如果没有静妍的坚持,梅的平反之路能成功吗?答案显而易见。
看到了黑暗、阴谋和血腥,知道了权力之路的疯狂和残酷,他依然保持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千锤百炼,东西南北风大萧敬言是一个理想化的人格。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有这样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他都不会妥协,无论遭遇什么,他都会坚守自己的真心。真正了解这个世界一辈子不世故太难了。
对于京燕,除了敬佩,也有遗憾。总觉得自从红焰案之后,原来的萧敬言就没有为自己活过。后来的萧敬言,是为死去的人而活,为他心中所坚持的东西而活,为他们付诸实践的政治理想而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
也许小时候的京燕对未来的希望最大。在大哥的带领下,他和好友林纾一起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我可以每天吃妈妈公主做的零食,得到大哥的指示,和林叔一起战斗。未来,他将是一位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驰骋疆场的将军。
突然,一切都变了。在怨恨中被流放十几年后,一个高深莫测的奇怪谋士告诉他,想选他当国君,帮助他夺取怨恨。王静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很简单。他不希望王子和王禹这两个曾经为红焰案出力的人登上施恩座。而且有了施恩座,他就可以查自己一直怀疑的倒案了。也许他做的最愚蠢的事情是突然决定接管办公室。他不是不知道走上官职之路的危险,也不是不知道王子名声在外的国王的残酷,只是因为他想为那起案件中不明原因的死者讨回公道。
林纾的死是悲惨的,令人痛心的,但对林纾本人来说,却不是仁。他终于战死沙场,终于可以披甲上阵,让林纾的军魂融入大梁的军队。梅最后以林纾的结局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圆满而完整,尽管他很悲伤。
但是萧敬言呢?我想晚上回到他的梦里,总会想到他看到死而复生的挚友拖着病体走向战场,他能做的只有站在大门口为他送行。也许正如匪警所说,他正走在一条孤独的路上,没有人能帮助他。皇帝之路,从来都是孤独的。只是,曾经的静妍,从来没有想过要走这条路。
但最终,他不得不走上了这条孤独的路。那个答应他看他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的人,那个唯一能让他翻白眼的人,那个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朋友,在这条帝国之路到来的时候,再也没有回来。
他所承载的,是朋友们的殷切希望,是大哥和林叔所期待的山河昌盛,是他从小就向往的政治清明。只是当他想实现这一切的时候,他是唯一的一个。红焰之后,世间再无林舒,萧敬言再无挚友。梅和理解他,帮助他,而萧敬言和江山万里却需要他一个人。
我知道我这么矫情,因为景王有他自己的性格和承诺。然而,身披红衣,面带微笑的京燕再也没有起死回生。那场冤屈埋葬了金陵最耀眼的年轻将领林纾。为什么没有把《诚实坦率》里最阳光的小王子葬在帝都?
最终登上皇位的京燕,穿着一件暗黑色的龙袍,但背上还是和刚出场时一样的萧瑟和坚毅。之后他会一个人扛着,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要埋在心里。这是他应该承受的,也是必须承受的。从一开始,他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夺取官职,他必须承受帝王之路的孤独。
皇帝的位置不是他想要的。他一生追求的无非是正义和友谊。所以,什么都不能动摇他的真心,令人敬佩。
希望他看到自己治下的栋梁如大哥所愿的那样繁荣时,能有一个灿烂的笑容。
作者:清于斯
附言
画像结束了。再来说说凯哥的演技。我一直以为是凯哥成就了萧敬言。他赋予了小说中一个几乎没有脸的人物以生命,让我觉得萧敬言是一个活在平行时空的人。这里作为一个纯粹的观众心态,毕竟我看萧敬言的时候只是一个路人,但是看了《火中涅槃》之后,萧敬言已经活在我心里了。
1.萧敬言第一次出场就秒死我了。如果说我曾经认为萧敬言还活着,那就是第二集王静的出现。
首先不得不说,凯歌的姿势真的为京燕的分数加分不少。他挺拔的身材就像一个正在打仗的将军的体格。当然可能会瘦一点,但是瘦弱的身材在将军的身份之外给他增添了几分贵族气质。也就是说,他有军人的刚毅,又不失皇室的优雅高贵。
敬礼带霓虹,清脆利落,语气虽然平静,但眼底还是能看出温暖。我一看到夏冬,这种温暖立刻消失了,嘴角微微一撇,近乎讽刺地说:“不会又是谋反大案吧!”一句话,但语气中充满了嘲讽和不屑,这立刻表现出王静对挂镜公司和红焰案多年的怨恨。
后来,在城门前,那个黯淡而坚定的身影,那是平静而看不出情绪的面部表情。虽然没有表情,但他的眼神里传递出一种坚毅的感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个人评判一个演员演技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睛。即使你的身材有些夸张,台词也不好,但如果你的眼神能打动我,我觉得表演是成功的。
萧敬言就是这样,因为很多时候萧敬言都是一张冷脸,表情基本不多,但眼神里一直传达着不同的情绪。面对刁难时的冷漠,被父亲责骂时的冷漠,后来触及底线时的愤怒和不甘,你都能从王子的眼中接收到信息。
萧敬言的眼神让这个角色活了起来。
京燕的笑。整部剧里,京燕笑的次数并不多。最戳我的地方有四个,当然有一个是冷笑。
第一个地方是冷笑,也就是当梅·苏畅说他选择了他的时候。静妍愣了一下,然后开始冷笑,然后哈哈大笑。这里的笑声既有惊讶,也有自嘲。这一声笑,显示了京燕得知这个消息时那种不可思议的无助感。
第二个地方是,当皇帝说可以在宫里随时探望匪警的时候,一直低头没有任何大表情甚至有些凝重的京燕,突然笑得像个孩子。这应该是他笑起来最开心的时候。那种笑容真的像孩子一样纯真,随时拜访母亲的公主的喜悦呼之欲出。
第三名是笑看沈追的春风,救灾完成。看着如释重负的沈追,王静轻轻一笑,什么也没说,但总比什么也不说好。那微笑是一种解脱和满足的微笑。
最后一名排在林纾和约瑟夫之后。林舒开玩笑说,他现在很无助,再也打不过京燕了。为朋友的病很难过的京燕,红着眼睛给了他一个笑声。好像是嘲讽,但我感觉不到嘲讽的意思。取而代之的是夹杂着悲伤和无奈。可悲的是,林纾和小火男一样,真的成了病书生;无奈,这小子嘴巴还是那么差。而静妍终于红着眼睛笑了。一方面,他怕自己伤心的徒弟让林叔伤心。另一方面,看到他的老朋友微笑着站在他面前是一件好事。总之,这一笑,静妍对小舒的所有感情都融入其中。
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剧中萧敬言被说傻是因为“别人都知道,我却不知道”,因为她不认识林舒。其实不然,京燕早就发现很多线索了。后来,他与匪警的谈话也可以看出他早就怀疑了。只是他心里接受不了而已。他无法接受自己最好的朋友会变成一个完全陌生的面孔和性格。京燕是个固执的人,他不愿意接受,总是在碰运气否定自己内心的认可。所以当别人躲着他找借口的时候,他就会找借口消除自己的疑虑。
不想看透,因为不想看透,不想看透,因为这个朋友对他太重要了。
3.当九安山得知要造反,京燕和梅商量对策时,梅下意识地拔出了京燕的剑。那一刻,京燕的眼睛惊呆了。小说中的笔墨不多,但王静的眼睛在剧中却很到位。眼中震惊和怀疑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5.当夏绛告诉皇帝梅苏畅就是林纾的时候,靖焉震惊的眼神又被称赞了一遍。虽然两人都很震惊,但这一次震惊的程度更甚。九安山眼里的疑惑更多了,这次是真的愣住了。不仅有雷霆万钧的震撼,还有一些真知灼见。
6.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京燕的走位。景王真的走路很有气势,是一个王者的风范。
原本挺拔的他,走起路来干净利落,既凸显了王静军人的铁血刚毅,又有皇子的高贵与英气。而且在不同的情况下,走路的速度和步伐也会相应调整。册封皇太子时沉着冷静,救梅时急切;平日里,风在我脚边吹。当我得知朋友还活着的真相时,我依然大步向前,但我感到沉重,五千岁了。
7.事实上,王静在剧中哭了很多,但我不想评论哭,因为我认为他的哭真的很好。
第一次看《新侦探联盟》的时候,直接被他的哭声淹没了。很少有男生能哭的这么真诚却不做作,一点都不无聊,反而会深情。
可能是天赋吧,真的,我真的很少看到一个男生的哭让我这么感动。你会和他一起伤心,心碎,但你一点也不会觉得他的哭让你反感。(而小鹿斑比的眼里满是泪水,身上的母性几乎都被激发出来了。)
补一个点,就是得知梅的身份后,景王在处痛哭,那句“我应该认得他!”当我出现在一片花丛中的时候,我特别被戳。你可以从这句催人泪下的话中感受到这个角色内心的痛苦和自责。
我之前说过,不管以后有多少精彩的角色,萧敬言在我心里都是朱砂痣。是凯哥成就了萧敬言。他让萧敬言永远活在我心里。
简而言之,我认为一个演员可以让一个角色感到活着和真实,那么他就会成功。